[实用新型]易于装配的一次性可视人流吸引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71403.7 | 申请日: | 2015-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58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阳俊;余红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42 | 分类号: | A61B17/4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方洪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渝北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易于 装配 一次性 可视 人流 吸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让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前端摄像头能更清楚地观察患者的一次性可视人流吸引管。
背景技术
现有无痛可视人流主要分为超声可视人流术和宫腔镜可视人流术,但是两种技术都需要事先对患者进行麻醉和扩宫,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中国专利201210404408.6于2013年2月13日公开了一种微距可视内窥装置,该装置由内窥管、手柄、FPC电路板、透明罩、吸引头等部件构成,透明罩前端封闭后端敞口,该透明罩通过转接件与内窥管连接,所存在的不足在于:
1、零部件较多,生产成本高,组装时操作繁琐且容易出错,不仅装配效率较低,而且会降低生产合格率。
2、无法直视前方,难以精确定位,医生在手术过程中使用不方便。
3、内窥管为双腔结构,一个腔道穿设FPC电路板,另一个腔道为吸引腔,由此会造成吸引腔道狭小,容易引起腔道堵塞。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易于装配的一次性可视人流吸引管。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易于装配的一次性可视人流吸引管,包括前端底部设有吸引口(11)的内窥管(1)、透明罩(2)、FPC电路板(3)以及与FPC电路板(3)相连接的摄像头(4),其关键是:所述透明罩(2)上设有上端敞口的腔体(21),摄像头(4)从上往下装入透明罩(2)的腔体(21)内,透明罩(2)的上端与内窥管(1)前端头的顶部相固定。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将摄像头装入透明罩上端敞口的腔体中,并使透明罩直接与内窥管相固定,这样有效减少了零部件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大大简化了装配工艺,使组装操作简单、方便,在提高装配效率的同时,能有效防止出错现象发生,从而提高了生产合格率。同时,以上结构有利于精确定位,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前端摄像头能够直视前方,能更清楚地进行观察。
在所述摄像头(4)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导向筋条(41),该导向筋条(41)从上往下滑入透明罩(2)的腔体(21)内对应设置的滑槽(22)中。摄像头通过左右两侧的导向筋条与透明罩上的滑槽相配合,在装配时易于对位,使装配操作更简便、快捷;装配到位后,摄像头通过导向筋条与透明罩相卡接,摄像头不会发生松动,安装的稳固性好。
所述导向筋条(41)下端的外侧面为圆弧面,该圆弧面在装配时起导向的作用,并且圆弧面能够减小与透明罩滑槽之间的摩擦阻力,进一步提高了装配的便捷性。
所述腔体(21)左右腔壁的顶面以及后腔壁的顶面均为圆弧面,腔体(21)左右腔壁的顶面均与内窥管(1)前端头的内壁相贴合,腔体(21)后腔壁的顶面与FPC电路板贴合,所述腔体(21)前腔壁的上端与内窥管(1)的前端面贴合,透明罩(2)与内窥管(1)之间通过粘胶固定。以上结构一方面透明罩与内窥管之间接触点多,接触面积大,能够确保透明罩安装的牢固性;另一方面,透明罩腔体的上端口由内窥管前端头的内壁密封,且密封性好,能够有效防止液体进入透明罩腔体。
所述内窥管(1)为直的圆管,在内窥管(1)中穿设FPC电路板(3)。内窥管的内孔为单一腔道,该腔道作为吸引腔道,在不扩大内窥管外径的前提下,吸引腔道足够大,不会发生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零部件少,生产成本低,装配操作简单、方便,组装效率高,生产合格率高。
2、可直视前方及精确定位,使医生在手术过程中使用更方便。
3、吸引腔道大,能有效避免堵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透明罩的立体图。
图3是透明罩的俯视图。
图4是FPC电路板及摄像头的立体图。
图5是FPC电路板及摄像头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内窥管1优选为直的圆管,在内窥管1前端的底部设有切口,该切口为吸引口11,吸引口11的形状及大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在内窥管1中穿设FPC电路板3,该FPC电路板3贴近内窥管1的内顶壁,FPC电路板3的前端与摄像头4相连接。在内窥管1的前端头处设置透明罩2,透明罩2上设有上端敞口的腔体21,腔体21内的左右两边对称开设有滑槽22,滑槽22从上往下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714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字式随身心电采集器
- 下一篇:一种智能健康检测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