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给水管道冲洗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71201.2 | 申请日: | 2015-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032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生;刘世美;嵇凯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3B7/04 | 分类号: | E03B7/04;E03B7/07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鲁秦 |
地址: | 311231***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给水 管道 冲洗 循环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层建筑供水领域,尤其是一种建筑给水管道冲洗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现在高层建筑住宅,大多采用水泵供水方式,即:水泵从水池(水箱)中抽水,将水提升到用户所需用水的需求,并保证水压、水量、水质的要求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由于水中或多或少的携带杂质(包括胶体颗粒、自来水管网维修、接头、阀门等处杂质),而城市管网的自来水进入水池或水箱内,压力为零,杂质沉淀到水池或水箱底部,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清洗水池或水箱,同时水泵停止工作(供水停止)。
当水池或水箱清洗完毕后,水泵开启,开始供水。大量用户开始用水,此时水龙头放出的水较浑浊,其原因如下:当停水后,水泵开启,压力较大,自来水在管道内快速流动,将管道内壁、阀门、接头等处沉淀的沉积物(称为水垢:给水管道水垢来源大致有3种:由铁锈产生的锈垢;钙、镁离子产生的结垢和水中的悬浮杂质沉淀形成的泥垢。数据表明,管道结垢层的厚度会随着时间的延续不断地增加,使管道有效截面积逐渐缩小;同时也提供了很好的细菌孳生场所,微生物附着生长从而形成“生物膜”,也称“生长环”)冲刷、搅动,沉积物泛起,导致水的浑浊——二次污染,一般使用一段时间后管道供水就会恢复正常(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保证生活饮用水的使用安全的建筑给水管道冲洗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建筑给水管道冲洗循环系统,包括水池、水泵,水泵通过给水横管与各个给水立管相连接,给水立管与各个给水支管相连接,给水支管通过水循环立管与水循环横管相连接,水循环横管与放水口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水循环立管与给水支管的连接处位于给水支管的户用水表前。
作为优选,所述给水立管上设有自动排气阀。
作为优选,所述水泵后设有止回阀。
作为优选,所述放水口前设有截止阀。
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效果好。能够在原有的供水系统中设置循环冲洗管道,将管道内的沉积物及时冲洗掉,以保证生活饮用水的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水池1,水泵2,止回阀3,给水横管4,给水立管5,给水支管6,水循环立管7,水循环横管8,截止阀9,放水口10,自动排气阀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如图1,一种建筑给水管道冲洗循环系统,包括水池1、水泵2,水泵2通过给水横管4与各个给水立管5相连接,给水立管5与各个给水支管6相连接,给水支管6通过水循环立管7与水循环横管8相连接,水循环立管7与给水支管6的连接处位于给水支管6的户用水表前,水循环横管8与放水口10相连接。
另外,给水立管5上设有自动排气阀11,所述水泵2后设有止回阀3,所述放水口10前设有截止阀9。
当水池或水箱清洗完毕后,开启水泵冲洗管道,流程如下:
水池1或水箱——水泵2——止回阀3——给水横管4——给水立管5——给水支管6——水循环立管7——水循环横管8——截止阀9——放水口10,完成冲洗整个过程。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712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