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效厌氧消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71090.5 | 申请日: | 2015-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81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廖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海涛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效厌氧 消化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粪污循环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效厌氧消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日趋枯竭,可再生能源尤其是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日益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沼气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灵活多变的现实应用价值和很好的产业化基础,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关注。
目前对粪污进行利用已经比较普遍和常见,但是普遍存在粪污利用程度低的问题。一般的粪污循环利用只用于产生沼气,而对于产生沼气后剩下的余渣利用程度却明显不足。这使得资源浪费的问题仍然存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超效厌氧消化系统,通过合理设置系统,使得粪污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进一步迎合能源再生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效厌氧消化系统,包括污水进口和厌氧发酵罐,所述污水进口连接集粪池,所述集粪池和厌氧发酵罐之间设置有沉淀池、固液分离器和调节池,所述沉淀池分别连接集粪池和固液分离器,所述固液分离器的进口与沉淀池连接,出水口与调节池连接,出渣口则外接固体肥料生产装置;所述调节池还与厌氧发酵罐的入口相连通;另外,所述厌氧发酵罐的出气口连接于所述沼气发电机组。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固液分离器的设置使得粪污中并不用于厌氧发酵的固体部分与液体相分离,并输送固体肥料生产装置中作为固体肥料生产的原料,进一步提高了粪污的利用程度。另外,使用时可在厌氧发酵罐内添加填充物料,有利于厌氧菌种生长,使有机液体充分混合发酵,优化厌氧发酵过程,从而提高产沼气效率。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厌氧发酵罐和沼气发电机组之间还设有气体提纯设备和储气罐,厌氧发酵罐、气体提纯设备、储气罐和沼气发电机组之间依次连接。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储气罐和沼气发电机组之间还设置有脱水脱硫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气体提纯设备和脱水脱硫装置的目的均在于使沼气在应用于发电之前得到除杂,从而提高沼气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厌氧发酵罐的沼液出口连接氧化塘,而氧化塘与液体肥生产装置、喷灌系统依次连接。将厌氧发酵罐中产生沼气后余下的沼液输送到氧化塘中,使其作为液体肥生产的原料,又更进一步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调节池和厌氧发酵罐均连通应急池。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氧化塘连通于应急池。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应急池的作用在于暂时存储调节池、厌氧发酵罐或氧化塘的溢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有效、合理地设置厌氧消化系统,使得粪污在生产沼气进行发电外,还可以为固体肥生产、液体肥生产提供原料,极大了提供了粪污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本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超效厌氧消化系统,包括污水进口和厌氧发酵罐6,所述污水进口连接集粪池1,所述集粪池1和厌氧发酵罐6之间设置有沉淀池2、固液分离器3和调节池4,所述沉淀池2分别连接集粪池1和固液分离器3,所述固液分离器3的进口与沉淀池2连接,出水口与调节池4连接,出渣口则外接固体肥料生产装置5;所述调节池4还与厌氧发酵罐6的入口相连通;另外,所述厌氧发酵罐6的出气口连接于所述沼气发电机组12。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固液分离器的设置使得粪污中并不用于厌氧发酵的固体部分与液体相分离,并输送固体肥料生产装置中作为固体肥料生产的原料,进一步提高了粪污的利用程度。
进一步地,所述厌氧发酵罐6和沼气发电机组12之间还设有气体提纯设备7和储气罐8,厌氧发酵罐6、气体提纯设备7、储气罐8和沼气发电机组12之间依次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储气罐8和沼气发电机组12之间还设置有脱水脱硫装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脱水脱硫装置主要有气水分离器9、两个脱硫塔10和11依次连接组成。
需要说明的是,气体提纯设备和脱水脱硫装置的目的均在于使沼气在应用于发电之前得到除杂,从而提高沼气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海涛,未经廖海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710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糊盒机的下传送装配装置
- 下一篇:带预压的瓦楞纸板机压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