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型育珠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369558.7 | 申请日: | 2015-06-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977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 发明(设计)人: | 李一峰;黄海立;吴振陆;徐今强;陈进;樊海红;康信煌;俞国燕;鄢奉林;刘璨;林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洋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一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0 | 代理人: | 王德祥 |
| 地址: | 524088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育珠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型的珍珠贝育珠系统。
背景技术
珍珠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珍宝,它光彩夺目,晶莹美丽,是珍贵的佩戴饰品、艺术观赏品及药材。珍珠可分为天然珍珠和人工养殖珍珠,现在的天然珍珠非常少,主要是人工养殖珍珠。人工养殖的珍珠又分为淡水珍珠和海水珍珠。海水珍珠由于其稀缺性,同时珍珠的光泽更亮,更圆润,因此海水珍珠的价格比淡水珍珠名贵。海水珍珠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中期创造过辉煌,但2006年以后陷入量、值齐跌的窘境,珍珠养殖单产逐年下降,而且珍珠质量越来越差,普遍薄层珠多,异性珠多,优质珠比例下降。造成这一窘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是水产养殖业自身造成的水质污染、工业和生活污水污染造成的水质污染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循环水工厂化育珠方式是解决传统海水育珠业所面临问题的一项有效的工业化养珠新技术,是未来人工育珠的发展方向,它采用循环水养殖,将养殖废水经过处理后循环使用,并对水质进行在线监测和调控,为养殖对象创建良好的生存环境,可通过人工提供饲料方法保证珍珠贝充足的饵料,并可根据珍珠贝的食性科学地饲养,从而可达到珍珠的优质、高产和养殖的高效之目的。因此,这种养殖方式具有产量和技术含量高、劳动强度小、周期短、节约土地和水资源等特点,是一种健康、环保、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模式。
目前,循环水工厂化育珠技术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公知的循环水工厂化育珠系统建于实验室,这些系统存在以下两个显著的缺点:系统的养殖用水直接使用清洁的海水;人工培育珍珠贝的饵料,成本较高,难以做到大规模的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型育珠系统,该系统利用鱼虾养殖废水中的藻类育珠,实现循环利用可降低育珠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节能型育珠系统,包括养殖池、第一水泵、第一分离池、过滤池、育珠池;养殖池设有第一排水口,第一分离池设有第一入水口和第二排水口,过滤池设有第二入水口;养殖池的第一排水口通过第一水泵与第一分离池的第一入水口连通,第一分离池的第二排水口与过滤池的第二入水口连通;过滤池与育珠池相互连通,以使经过过滤池过滤后的水体在过滤池中溢满时流至育珠池。
进一步的,育珠系统还包括有氧气泵、第一气管、第二气管;氧气泵通过第一气管与过滤池连通,氧气泵通过第二气管与育珠池连通。
进一步的,育珠系统还包括有第二分离池和第二水泵;养殖池的还设有第一排污口和净水注入口,该第一排污口位于养殖池的底部;第二分离池设有第一污水入口和第一净水排水口;过滤池还设有第二排污口,该第二排污口位于过滤池的底部;育珠池还设有第三排污口,该第三排污口位于育珠池的底部;养殖池的第一排污口、过滤池的第二排污口、育珠池的第三排污口均与第二分离池的第一污水入口连通,第二分离池的第一净水排水口通过第二水泵与养殖池的净水注入口连通。
进一步的优选的,育珠系统还包括有排污装置,第二分离池还设有第四排污口,该第四排污口位于第二分离池的底部;第一分离池还设有第五排污口,该第五排污口位于第一分离池的底部;第二分离池的第四排污口和第一分离池的第五排污口均与排污装置连通。
进一步优选的,育珠系统还包括有第三水泵,育珠池还设有第二净水排水口,育珠池的第二净水排水口通过第三水泵与养殖池的净水注入口连通。
进一步的,过滤池与育珠池的内壁高度相等,在过滤池与育珠池之间设有分离隔板,该分离隔板固定于过滤池的池底,且分离隔板的高度低于过滤池内壁的高度。
进一步的,过滤池内还设有若干个过滤隔板组件和若干个透水栅格支架;过滤隔板组件包括第一过滤隔板和第二过滤隔板,第一过滤隔板的下表面固定于过滤池的池底;所述第二过滤隔板的上表面与过滤池池面齐平,且第一过滤隔板的高度和第二过滤隔板的高度均低于过滤池内壁的高度,透水栅格支架设于第一过滤隔板和第二过滤隔板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未经广东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695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虾塘排污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区分刺鳅雌雄的鉴别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