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止降尘缸二次起尘的蜂窝状消能滤网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67997.4 | 申请日: | 2015-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238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枊本立;屈建军;韩庆杰;牛清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D39/14 | 分类号: | B01D39/14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马正良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降尘 二次 蜂窝状 滤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现有国标圆柱形降尘缸二次起尘的蜂窝状消能滤网。
背景技术
使用降尘缸收集大气降尘和风沙物质,是开展大气科学研究和环境质量检测的基本手段,是对降尘物质进行组分、成分研究的基础。然而,降尘缸的效率是目前降尘收集工作面临的直接问题,空气气流在降尘缸内形成局部湍流,可将降尘缸底部沉积的颗粒物质卷起、挟带,形成降尘缸内的二次起尘,导致所收集的风沙物质逃逸,从而难以获得全部降尘物质,收集效率降低。我国的降尘缸国家标准为高30cm、直径15cm的圆柱体,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收集效率可能不足50%。目前有采用湿法进行收集,但该方法不适于野外长期工作;或在降尘缸底部放置玻璃球以达到抑尘、消能的作用,但操作不便,收集效率亦无明显提高。因此,如何防止降尘缸的二次起尘,提高收集大气降尘效率,是科技工作者面临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防止降尘缸二次起尘的蜂窝状消能滤网。该网简单易用、不影响沙尘沉降、又能防止降尘缸内的降尘逃逸。利用该滤网能够充分削弱降尘缸底部的湍流能量,使降尘免于逃逸,准确地确定大气降尘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防止降尘缸二次起尘的蜂窝状消能滤网,滤网为顶面边长为1cm的正六边形,底面边长为0.5cm 的正六边形,高度为1cm、上顶面和下底面通透、蜂窝状排列组合的六棱锥体、由不锈钢材料焊接而成的圆片,放置于国标降尘缸内部下方的支点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滤网实体为多个蜂窝状排列的凹面通透六棱锥体,六棱锥体上顶面大下底面小,上顶面和下底面通透,向下通过孔隙率接近100%,不影响降尘的沉降;向上通过孔隙率小于25%,可大大阻挡二次起尘的逃逸;滤网下部空间与外界气流相对阻隔,湍流不易发展,六棱锥体各侧面向下倾斜63°,强烈扰动、破坏局部湍流,使得降尘缸底部风能量削弱,防止二次起尘。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收集降尘时,将滤网放置在降尘缸内壁焊接或胶粘支点上,可直接收集降尘,需要计量降尘时,将滤网取出,从降尘缸倒出尘埃或细沙粒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滤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防止降尘缸二次起尘的蜂窝状消能滤网。滤网1是由顶面边长为1cm的正六边形,底面边长为0.5cm 的正六边形,高度为1cm、上顶面和下底面通透、蜂窝状排列组合的六棱锥体3、由不锈钢材料焊接而成的圆片,圆片的直径为15cm,放置在降尘缸2内壁下部10cm焊接或胶粘3-6个支点上。
降尘缸2内,滤网下部存储降尘。由于六棱锥体上顶面和下底面通透,侧面的斜率为63°,大于沙尘的休止角,六棱锥体侧面光滑,不影响尘埃的沉降;其次六棱锥体顶面大,向下通过孔隙率接近100%,不会阻滞降尘;底面小向上通过孔隙率小于25%,有效防止降尘逃逸;滤网通过在降尘缸底部10cm高度边缘增加支点支撑,滤网1本身可消除湍流能量、阻挡和防止滤网1下部存储降尘二次起尘。
收集降尘时,将滤网1放置在降尘缸2内壁焊接或胶粘支点上,可直接收集降尘,滤网下部空间存储降尘,精确收集降尘缸2所有降尘。若降尘率较大,而样品收集频率不足,容易出现降尘堆积高于滤网1的情况,可调整滤网1支点高度收集降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679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空调滤清器
- 下一篇:用于氧化铝平盘过滤机的刮料板调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