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绝缘试品电-热联合老化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67658.6 | 申请日: | 2015-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313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冠军;魏艳慧;赵思翔;穆海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G01N2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闵岳峰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绝缘 试品电 联合 老化 实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绝缘试品电-热联合老化实验装置,用于绝缘试品电热联合老化实验。
背景技术:
电力设备主要采用油纸绝缘结构,相对于金属材料而言,油纸绝缘材料更容易老化,实践证明,大多数故障是由其绝缘系统老化而造成。因此,研究油纸绝缘试品的老化特性,对诊断、预测油纸绝缘电力设备故障,维护油纸绝缘电力设备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于油纸绝缘的老化试验,一般为电或热的单应力老化试验。但在电力设备实际运行中,尤其是高电压下运行电力设备,其油纸绝缘系统会同时受到多种应力的综合作用。电-热联合应力是导致老化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时刻存在且无法避免。因此,采用电-热联合老化的实验装置可以更好的研究油纸绝缘试品真实的老化状态,对电力设备状态诊断独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绝缘试品电-热联合老化的实验装置,它可以对试品同时进行电老化和热老化,操作方便快捷。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绝缘试品电-热联合老化实验装置,包括真空烘箱、注油阀、高压电极和地电极;注油阀、高压电极和地电极均安装在真空烘箱背面上,注油阀用于将实验用绝缘油注入到真空烘箱内;高压电极和地电极用于对绝缘试品施加高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注油阀、高压电极及地电极依次在真空烘箱背面的对角线上排列,注油阀安装在靠近烘箱仪表盘的一侧,且注油阀位置靠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高压电极和地电极均包括电极,电极与烘箱壁之间通过套装在电极上的电极绝缘绝缘,电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球头电极和第二球头电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电极的两端均开设有凹槽,第一球头电极和第二球头电极分别插在电极两端的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第一球头电极和第二球头电极与电极的两端面之间均设置有环形垫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电极与烘箱壁相连处的两侧周向上均开设有固定螺纹,并通过两个固定螺母将电极固定在烘箱壁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第一球头电极和第二球头电极与烘箱壁之间距离均为60cm。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电极绝缘采用聚四氟乙烯制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电极采用黄铜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绝缘强度与施加电压等级达到最优化,球头电极与烘箱壁距离60cm,绝缘强度可以达到50kV。球头电极与凹槽的设计可以有效防止试验过程中产生电晕,且球头电极采用螺栓结构与电极凹槽连接,方便试验拆卸,保证可靠连接;电极绝缘有固定螺纹,使电极固定在烘箱壁上,并有固定螺母将电极加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极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绝缘试品电-热联合老化实验装置,包括真空烘箱4、注油阀1、高压电极2和地电极3;注油阀1、高压电极2和地电极3均安装在真空烘箱4背面6上,注油阀1用于将实验用绝缘油注入到真空烘箱4内;高压电极2和地电极3用于对绝缘试品施加高压。其中,注油阀1、高压电极2及地电极3依次在真空烘箱4背面6的对角线上排列,注油阀1安装在靠近烘箱仪表盘5的一侧,且注油阀1位置靠上。这样在有限的空间内,保证高压电极2和地电极3之间的绝缘距离;注油阀1安装在靠近烘箱仪表盘5的一侧,这样排列使高压电极2和地电极3距离烘箱仪表盘5较远,不会对与烘箱仪表盘5造成影响和干扰,且注油阀1位置靠上,方便试验中的注油操作。
进一步的,高压电极2和地电极3均包括电极11,电极11贯穿烘箱背面的烘箱壁7,电极11与烘箱壁7之间通过套装在电极11上的电极绝缘8绝缘,电极1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球头电极10和第二球头电极14。其中,电极11的两端均开设有凹槽15,第一球头电极10和第二球头电极14分别插在电极11两端的凹槽15内,并且方便试验拆卸,保证可靠连接。第一球头电极10和第二球头电极14的结构可以避免局部放电现象发生,两个球头电极设计为球形,为防止施加高压过程中发生局部放电现象。
进一步的,第一球头电极10和第二球头电极14与电极11的两端面之间均设置有环形垫片9,保证第一球头电极10和第二球头电极14与试验接线的连接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676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