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附有电子标签的夹子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67644.4 | 申请日: | 2015-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58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吕秀凤;冯贵武;高冬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21/10 | 分类号: | A47G21/10;G06K19/07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06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附有 电子标签 夹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子,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附有电子标签的夹子。
背景技术
市场上的食品识别方法一般为手动录入、语音识别、条码识别、图像识别,以上识别方法的缺点显而易见:手动录入一般需要用户在界面操作过多;语音识别需要用户每次放置食品时都要对着麦克风说话,对网络环境要求较高,且目前行业的语音识别率有待提升;条码识别无法识别菜市场购买的无条码食品;图像识别难以解决食物或购物袋遮挡及死角现象。
市场上现有的夹子与电子标签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没有将夹子与电子标签结合为一体,而用于形成食品列表,进而管理食品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为了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附有电子标签的夹子。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附有电子标签的夹子,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夹板和下夹板,所述上夹板包括上夹持部和上按压部,所述下夹板包括下夹持部和下按压部,所述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的相对的一面上设有相互吻合的锯齿状结构,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通过转轴铰接在一起,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弹簧丝分别向外延伸形成张紧杆且分别与上按压部和下按压部内侧相贴合,所述下夹板包括上下设置的板体与下盖,所述下盖设有顶端开口的空腔,所述板体底端外缘设有多个向下伸出的卡块,所述下盖的空腔侧壁设有与多个卡块相卡合的多个卡槽,所述下盖的空腔内设有向上伸出两排挡板,所述两排挡板之间设置有电子标签模块,所述电子标签模块包括电子标签以及包覆于所述电子标签上下两侧的保护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夹板的上夹持部水平设置、上按压部倾斜向上设置,所述下夹板的下夹持部和下按压部均为水平设置,所述上夹持部和上按压部的连接处两侧设有上铰链座,所述下夹持部和下按压部的连接处两侧设有下铰链座,通过所述转轴穿过所述上铰链座和下铰链座将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铰接在一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电子标签模块的保护层为塑料保护层或泡沫保护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保护层的厚度≥1c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夹板的上夹持部顶端设有用于印刷丝印的丝印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夹持部和上按压部之间通过圆弧过渡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附有电子标签的夹子,将电子标签与夹子进行了一体化设计,从而使得用户可以直接使用,生成食品列表,方便实用,进而为冰箱系统管理食品提供了依据。电子标签信息可随意定义,故可识别包括超市或菜市场等所有渠道购买的食品;电子标签具有自动识别的功能,食品信息通过夹子的放入而自动识别,无需人工大量输入,省时省力;电子标签适应恶劣环境,识别率高,识别率可达百分之九十九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拆开后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拆开后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电子标签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附有电子标签的夹子,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夹板1和下夹板,上夹板1包括上夹持部和上按压部,下夹板包括下夹持部和下按压部,上夹板1的上夹持部顶端设有用于印刷丝印的丝印区9。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的相对的一面上设有相互吻合的锯齿状结构8,上夹板1和下夹板通过转轴5铰接在一起,转轴5上设置有弹簧7,弹簧7的两端弹簧丝分别向外延伸形成张紧杆4且分别与上按压部和下按压部内侧相贴合,下夹板包括上下设置的板体2与下盖3,下盖3设有顶端开口的空腔11,板体2底端外缘设有多个向下伸出的卡块6,下盖3的空腔11侧壁设有与多个卡块6相卡合的多个卡槽,下盖3的空腔11内设有向上伸出两排挡板10,两排挡板10之间设置有电子标签模块,电子标签模块包括电子标签12以及包覆于电子标签12上下两侧的保护层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676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去皮器
- 下一篇:一次性筷子的卡扣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