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主、副刹车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66729.0 | 申请日: | 2015-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215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梁静;魏平;柳砚;高立;章青;黄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T7/06 | 分类号: | B60T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2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刹车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汽车主、副刹车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即本身具有动力得以驱动,不须依轨道或电力架设,得以机动行驶之车辆。广义来说,具有四轮行驶的车辆,普遍多称为汽车。
汽车给人类出行方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随着人们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的本身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简单而巧妙、制造使用方便的汽车主、副刹车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汽车主、副刹车连接结构,包括铰接安装的主、副刹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刹车的刹车杆下端连接转套,转套铰接安装,转套铰接于铰接轴上,转套端面上开有若干楔形槽,楔形槽左侧通过铰接安装的连杆连接有副刹车,连杆的左端设有与楔形槽对应的沉孔,沉孔内滑动安装有顶杆,顶杆左端为楔形并插入楔形槽、右端通过处于弹性状态的弹簧连接于沉孔的底部。
所述的汽车主、副刹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接轴伸入连杆的左端并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巧妙,通过巧妙的结构使教练车内的主、副刹车间接的分开来,使用时,主刹车不会干扰副刹车,避免踩下主刹车时,副刹车下方有阻挡物时不能完全踩下刹车的情况,保证了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刹车处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汽车主、副刹车连接结构,包括铰接安装的主、副刹车1、2,主刹车1的刹车杆下端连接转套2,转套2铰接安装,转套2铰接于铰接轴7上,转套2端面上开有若干楔形槽3,楔形槽3左侧通过铰接安装的连杆4连接有副刹车2,连杆4的左端设有与楔形槽3对应的沉孔,沉孔内滑动安装有顶杆5,顶杆5左端为楔形并插入楔形槽3、右端通过处于弹性状态的弹簧6连接于沉孔的底部。
铰接轴7伸入连杆4的左端并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方式,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现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和修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667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