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对分式节能通风通信机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66376.4 | 申请日: | 2015-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21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宇;李浩;潘林;李文静;荀世杰;李云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5/02 | 分类号: | E04H5/02;E04B1/74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赵云 |
地址: | 650228 云南省昆明市滇池***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式 节能 通风 通信 机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节能通风的机房结构,具体涉及一种与无线通信传输的铁塔配合使用的节能通风通信机房。
背景技术
常规无线通信传输的铁塔配套机房设备与电池都共用同一机房,由于设备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必须采用通风设施对机房进行主动散热,而蓄电池只有在充电、放电时才产生热量,所以同一混用的机房内温度较高,蓄电池容易老化,如果加大通风设施的功率,又会造成运行成本大大上升。因此现有的机房存在着设备机房空调机房低能耗散热及延长蓄电池寿命的矛盾,需要加以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分式节能通风通信机房,其结构简单,布置合理,可及延长蓄电池寿命,同时又可以降低通风设备的能耗。
解决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方案是:在整体机房中用隔热墙和隔热门分隔成设备间和电池间,电池间的墙体上分别开设自然对流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设备间的隔热墙分别开设进风口和出风口,通风设备将热风引向出风口。
所述的电池间相对的墙体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在墙的上部和下部都开设有;设备间的出风口设置在一面墙的上部,进风口设置在另一面墙的下部,通风设备的进风量为1300m3/h~2000m3/h。
电池间的电池之间留有400~600mm的通道,下部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离地面300~500mm,上部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离地面2000~2200mm;设备间的设备之间及设备与隔热墙之间留有300~700mm的通道,进风口离地面300~500mm,出风口离地面2000~230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通信机房通过隔热墙巧妙地将机房分隔为设备间和电池间两个房间,设备间和电池间分隔可以在不同的温度下工作。设备间可采用节能通风设备对机房进行主动散热,而电池间则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进行散热。本技术方案既能够使设备间在较高的温度下工作节省空调投资及能耗,又能使蓄电池在适宜的温度下工作,使蓄电池不容易老化。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设备机房空调机房低能耗散热及延长蓄电池寿命的矛盾,该机房稳固,防风,防尘,防水,防盗,抗冲击力强,材料搬运方便,可重复使用,现场组装,建设周期短,具有很高的性价比,可用于在城区及野外基站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果示意图。
图中:电池间1、电池间出风口2、蓄电池3、中间隔热墙4、隔热门5、隔热墙6、设备间出风口7、设备8、通风设备9、设备间进风口10、设备间11、电池间进风口12。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整体机房从中间用中间隔热墙4和隔热门5分隔成设备间11和电池间1,电池间1的隔热墙6上分别开设自然对流的电池间进风口12和电池间出风口2,不依靠散热设备就可以进行自然对流散热,设备间11的隔热墙6分别开设设备间进风口10和设备间出风口7,通风设备9将热风引向设备间出风口7,实现强制散热。
在电池间1的两相对墙体的上部和下部都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下部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离地面300~500mm,上部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离地面2000~2200mm,电池间的蓄电池3之间留有400~600mm的通道;设备间11的出风口设置在其中一面墙的上部,出风口离地面2000~2300mm,进风口设置在另一面墙的下部,进风口离地面300~500mm,设备间的设备8之间及设备8与隔热墙6之间留有300~700mm的通道,通风设备9的额定进风量选择为1300m3/h~2000m3/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分公司,未经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663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擦炮机
- 下一篇:铜散热器水管和水室的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