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眼镜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65612.0 | 申请日: | 2015-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59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谢培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培树 |
主分类号: | G02B27/01 | 分类号: | G02B27/01;H04N13/02;H04N1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7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眼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眼镜。
背景技术
光学眼镜只能矫正眼睛视力缺陷,难以拓展人眼的功能。人眼存在许多局限,例如无法观测红外线、难以观测远距对象、在弱光下观测能力差、无法执行复杂的图像处理等。已知的电子眼镜难以在三维空间中快速地实现近距和远距观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电子眼镜,以在三维空间中快速地实现近距和远距观测。
电子眼镜包括左镜腿、右镜腿、左摄像机、右摄像机、左显示器、右显示器、左红外发射器、右红外发射器、左红外接收器、右红外接收器、处理器、电源。2个摄像机都有电动变焦功能,它们的光轴始终平行。用户通过头部运动可以同时调整2个摄像机的光轴方向。
左显示器位于用户左眼前方,右显示器位于用户右眼前方。左显示器只能接收左摄像机发送的视频。右显示器只能接收右摄像机发送的视频。电子眼镜的左摄像机和右摄像机分别固定在左镜腿和右镜腿上。
用户可以通过眨眼来改变左摄像机和右摄像机的焦距。红外发射器可以持续发射红外线,也可以固定时间间隔为周期发射红外线。当用户睁眼时,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线照射其眼睛就会反射强红外光。当用户闭眼时,显示器发射的光线照射其眼睛就会反射弱红外光。红外接收器可以将反射红外光转换成数字信号。左红外发射器将红外光发射至用户左眼上,左红外接收器接收用户左眼反射的红外光。右红外发射器将红外光发射至用户右眼上,右红外接收器接收用户右眼反射的红外光。红外接收器将接收的红外光强度转换成1个数字信号或1组数字信号发送给处理器。如果红外接收器是单像素红外相机,其就输出1个数字信号;如果红外接收器是多像素红外相机,其就输出1组数字信号。在响应范围内,输入红外光强度增大,红外接收器输出的数字信号就增大;反之,红外接收器输出的数字信号则减少。处理器可以发送变焦信号给左摄像机和右摄像机。
假设阈值I∈(0,+∞)用于判断睁眼状态和闭眼状态。如果左红外接收器输出信号之和小于I,则处理器判断用户左眼关闭;如果左红外接收器输出信号之和大于I,则处理器判断用户左眼睁开。如果右红外接收器输出信号之和小于I,则处理器判断用户右眼关闭;如果右红外接收器输出信号之和大于I,则处理器判断用户右眼睁开。
处理器持续运行眨眼变焦算法。参数T∈[0,10000]为时间阈值,单位是毫秒。参数d∈(0,+∞)为单位焦距,单位是毫米。状态P1代表左眼关闭而右眼睁开;状态P2代表左眼睁开而右眼关闭。如果P1用于增大焦距,则P2就用于减小焦距;如果P1用于减小焦距,则P2就用于增大焦距。眨眼变焦算法如下:
S1.如果P1成立,转至S2;否则,转至S4。
S2.如果P1持续时间超过T秒,处理器就命令2个摄像机增大/减小焦距d,转至S3;否则,转至S4。
S3.如果P1成立,处理器就命令2个摄像机增大/减小焦距d,转至S3;否则,转至S4。
S4.如果P2成立,转至S5;否则,转至S7。
S5.如果P2持续时间超过T秒,处理器就命令2个摄像机减小/增大焦距d,转至S6;否则,转至S7。
S6.如果P2成立,处理器就命令2个摄像机减小/增大焦距d,转至S6;否则,转至S7。
S7.处理器命令摄像机停止改变焦距,转至S1。
利用眨眼变焦算法,用户仅通过眨眼就可以在三维空间中快速地实现近距和远距观测。
电子眼镜的左摄像机、右摄像机、左显示器、右显示器、左红外发射器、右红外发射器、左红外接收器、右红外接收器、处理器、电源也可集成在一个头夹上。头夹可以将电子眼镜夹在用户头部。此时电子眼镜就没有左镜腿、右镜腿。
电子眼镜还可以分割成以下组件:显示器模块和摄像机模块。此时,显示器模块包括左镜腿、右镜腿、左显示器、右显示器、左红外发射器、右红外发射器、左红外接收器、右红外接收器、处理器、电源;摄像机模块包括左摄像机、右摄像机、头夹、电源。显示器模块固定在用户耳朵和鼻梁上,而摄像机模块固定在用户头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培树,未经谢培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656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