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通过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65108.0 | 申请日: | 2015-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89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秦萌;颜枫;周磊;陶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央电视台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北京新知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7 | 代理人: | 艾凤英 |
地址: | 10078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通过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械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通过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车辆正常行驶时,正常情况下应当只有车辆的轮胎接触地面。当车辆经过一些凸起的路面时,容易发生车辆底盘与地面的突起物发生接触,导致底盘被刮蹭的情况,通常称之为托底。严重的托底有可能造成车辆底盘部件损坏,甚至将底盘顶起,对车身造成重大损害。
目前,在经过凸起的路面时,只能靠司机的经验来判断车辆是否可以安全通过该道路,而这种方式容易出现判断失误的情况。
现有技术不足在于:
现有车辆的道路通过性的判断完全依赖司机经验,容易判断失误。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通过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的道路通过性判断完全依赖司机经验、容易导致判断失误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通过检测装置,包括第一行走装置、第二行走装置和第一连系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行走装置包括第一滚轮和第一支持杆,所述第一滚轮的中心与所述第一支持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持杆上设有第一固定装置;
所述第二行走装置包括第二滚轮和第二支持杆,所述第二滚轮的中心与所述第二支持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持杆上设有第二固定装置;
所述第一连系装置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固定装置与所述第一行走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系装置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与所述第二行走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系装置至水平地面的距离与车辆底盘至水平地面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一连系装置的长度与车辆的车轮间的轴距相同。
有益效果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辆通过检测装置,将第一行走装置、第二行走装置通过第一连系装置连接起来,第一连系装置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行走装置、第二行走装置的固定装置连接,由于第一连系装置至水平地面的距离与车辆底盘至水平地面的距离相同,从而可以通过第一滚轮、第一连系装置和第二滚轮更好地模拟出车辆的车轮和底盘,实现利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辆通过检测装置就可以检测出车辆是否可以安全通过路面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辆通过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辆不发生托底的场景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辆发生托底的场景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辆通过检测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第一行走装置1、第二行走装置2、第三行走装置3、第一连系装置4、第二连系装置5、角度监控装置6、角度测量装置601、角度限制装置602;
第一滚轮101、第一支持杆102、第一固定装置103;
第二滚轮201、第二支持杆202、第二固定装置203;
第三滚轮301、第三支持杆302、第三固定装置30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说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互相结合。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辆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车辆包括车体和4个车轮,分别为车轮11、车轮12、车轮13和车轮14,每个车轮的直径相同。假设中间两个车轮(即车轮12、车轮13)之间的距离为L1,L1即为该车的轴距,车轮12和车轮13之间的底盘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1,车轮12与尾车轮14之间的距离为L2,尾车轮14与车辆尾端之间的距离为L3,尾车轮14底部与车辆尾端的夹角(通常可以称为车辆的离去角)为α。
发明人在发明过程中注意到:
现有技术中,当车轮间的轴距L1较长、而底盘至水平地面的距离H1较短时,容易导致经过凸面较大或凹凸不平的路面时产生托底的情况,也即,凸起物凸出水平地面的高度大于底盘至水平地面的距离H1,进而损坏车辆的底盘。
针对上述不足,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通过检测装置,下面进行说明。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辆通过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辆通过检测装置包括第一行走装置1、第二行走装置2和第一连系装置4,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央电视台,未经中央电视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651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前门倾斜式自卸车货箱
- 下一篇:混凝土路面加强型缩缝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