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梁插入式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构造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365079.8 | 申请日: | 2015-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622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健;张凯;琚明杰;刘江;张少军;朱伟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19/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景丽娜 |
| 地址: | 71006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梁 插入 混合 结合 构造 | ||
1.一种钢梁插入式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于混凝土梁(1)与组合梁(2)之间的混凝土梁-组合梁连接结构,所述组合梁(2)包括多道沿纵桥向布设的钢梁(2-1)和平铺在多道所述钢梁(2-1)上的混凝土桥面板(2-2),多道所述钢梁(2-1)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其沿横桥向由左至右布设,所述混凝土桥面板(2-2)与混凝土梁(1)紧固连接为一体且二者的上表面相平齐;多道所述钢梁(2-1)的结构均相同,所述钢梁(2-1)为钢板梁且其横截面形状为工字形,所述钢板梁包括上翼缘板(2-11)、位于上翼缘板(2-11)正下方的下翼缘板(2-12)和连接于上翼缘板(2-11)与下翼缘板(2-12)之间的腹板(2-13),所述上翼缘板(2-11)和下翼缘板(2-12)均为水平钢板,所述腹板(2-13)为竖向钢板,所述上翼缘板(2-11)、下翼缘板(2-12)和腹板(2-13)均沿纵桥向布设;所述上翼缘板(2-11)和下翼缘板(2-12)的前部节段均插入至混凝土梁(1)内,上翼缘板(2-11)插入至混凝土梁(1)内的节段为上翼缘板插入段,下翼缘板(2-12)插入至混凝土梁(1)内的节段为下翼缘板插入段;
所述混凝土梁-组合梁连接结构包括布设在混凝土梁(1)的梁端外侧的前承压板(3)、多个均位于前承压板(3)后侧的后承压板(4)、多道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上横向贯穿钢筋(8-1)、多道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下横向贯穿钢筋(8-2)和多个位于混凝土梁(1)与组合梁(2)之间连接处的组合式抗剪连接结构,多道所述上横向贯穿钢筋(8-1)和多道所述下横向贯穿钢筋(8-2)均浇筑于混凝土梁(1)内,所述上横向贯穿钢筋(8-1)和下横向贯穿钢筋(8-2)的左右两端均锚固在混凝土梁(1)的左右两侧且二者均为沿横桥向布设的钢筋;所述组合式抗剪连接结构和后承压板(4)的数量均与钢梁(2-1)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后承压板(4)的结构均相同且其分别布设在多道所述钢梁(2-1)上,多个所述组合式抗剪连接结构的结构均相同且其分别布设在多道所述钢梁(2-1)上;所述前承压板(3)和后承压板(4)均为呈横桥向布设的竖向钢板,每道所述钢梁(2-1)中位于前承压板(3)与后承压板(4)之间的节段均为刚度过渡段;所述前承压板(3)夹装于混凝土梁(1)与多道所述钢梁(2-1)的腹板(2-13)之间,多道所述钢梁(2-1)的腹板(2-13)前端均紧固固定在前承压板(3)上;
每个所述组合式抗剪连接结构均包括两个上刚度过渡加劲肋(5-1)、两个分别位于两个所述上刚度过渡加劲肋(5-1)正下方的下刚度过渡加劲肋(5-2)、两个对称布设在所述上翼缘板插入段左右两侧下方的上纵向加劲肋(4-1)和两个对称布设在所述下翼缘板插入段左右两侧上方的下纵向加劲肋(4-2),两个所述上刚度过渡加劲肋(5-1)呈左右对称布设且二者分别位于两个所述上纵向加劲肋(4-1)的正后方,两个所述下刚度过渡加劲肋(5-2)呈左右对称布设且二者分别位于两个所述下纵向加劲肋(4-2)的正后方,两个所述上刚度过渡加劲肋(5-1)和两个所述下刚度过渡加劲肋(5-2)均位于前承压板(3)与后承压板(4)之间,两个所述上刚度过渡加劲肋(5-1)对称布设在上翼缘板(2-11)的左右两侧下方,两个所述下刚度过渡加劲肋(5-2)对称布设在下翼缘板(2-12)的左右两侧上方;所述上纵向加劲肋(4-1)和下纵向加劲肋(4-2)的后端均固定在前承压板(3)上,所述上刚度过渡加劲肋(5-1)和下刚度过渡加劲肋(5-2)的前后端均固定在前承压板(3)和后承压板(4)上;所述上翼缘板插入段、下翼缘板插入段、两个所述上纵向加劲肋(4-1)和两个所述下纵向加劲肋(4-2)均浇筑于混凝土梁(1)内;所述前承压板(3)的前侧壁上设置有多列第一剪力钉(6-1),多列所述第一剪力钉(6-1)由左至右布设且每列所述第一剪力钉(6-1)均包括多个由上至下布设的第一剪力钉(6-1),多个所述第一剪力钉(6-1)均呈水平布设;所述上翼缘板插入段的左右两侧下方对称设置有两列第二剪力钉(6-2),每列所述第二剪力钉(6-2)均包括多个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第二剪力钉(6-2),多个所述第二剪力钉(6-2)均呈竖直向布设;所述下翼缘板插入段的左右两侧上方对称设置有两列第三剪力钉(6-3),每列所述第三剪力钉(6-3)均包括多个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第三剪力钉(6-3),多个所述第三剪力钉(6-3)均呈竖直向布设;多列所述第一剪力钉(6-1)、两列所述第二剪力钉(6-2)和两列所述第三剪力钉(6-3)均浇筑于混凝土梁(1)内;
所述上纵向加劲肋(4-1)、下纵向加劲肋(4-2)、上刚度过渡加劲肋(5-1)和下刚度过渡加劲肋(5-2)均为呈竖直向布设的长条形钢板且其均沿纵桥向布设;所述上纵向加劲肋(4-1)上由前至后开有多个分别供多道所述上横向贯穿钢筋(8-1)穿过的上通孔(7-1),所述下纵向加劲肋(4-2)上由前至后开有多个分别供多道所述下横向贯穿钢筋(8-2)穿过的下通孔(7-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6507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预制混凝土涵洞结构
- 下一篇:用于形成桥梁隔板的新型模板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