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移动可调式心脏监护仪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64922.0 | 申请日: | 2015-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712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仲月霞;王伯良;薛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9/02 | 分类号: | A61B1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调式 心脏 监护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心脏监护仪支架,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且可调节高度和倾斜角度的心脏监护仪支架。
背景技术
心脏监护仪是医院实用的精密医学仪器,能同时监护病人的动态心电图形、呼吸、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和脉率等生理参数。目前,各医院的危重症患者病房或急救室均设有心脏监护仪,以方便医生或护士对病人进行治疗或监护。而各医院的这种心脏监护仪一般是放置于患者的床头柜上,没有专门的支架放置,而且这种心脏监护仪一般必须手工搬动,不但费事费力,对心脏监护仪这类贵重仪器来说也不安全,增加了损坏的风险,不便于心脏监护仪的管理。同时,由于医生在使用过程中都需要移动心脏监护仪,同时,有可能根据治疗的需求和场地的限制,不得不倾斜心脏监护仪。但是,现有的心脏监护仪的放置方式使得其不容易在各个方向上控制,尤其是紧急治疗时移动心脏监护仪很不方便,因此,给医生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移动可调式心脏监护仪支架,支架使得心脏监护仪可方便地移动到任何地方、且可方便地调整成任意角度,极大方便了心脏监护仪的安装和放置,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可调式心脏监护仪支架,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下设置有万向自锁滑轮,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支柱,所述支柱通过转轴与万向变形支撑管的一端相连,所述万向变形支撑管的另一端通过球铰链与支撑板的中心相铰接,所述支撑板的四个周边分别设置有一个防止心脏监护仪滑落的凸条,且其中一个凸条上设置有两条心脏监护仪捆绑带,与该凸条相对的另一凸条上设置有两个供所述心脏监护仪捆绑带捆绑的捆绑件。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心脏监护仪捆绑带为弹性捆绑带。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可调式心脏监护仪支架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1、其底部带有万向自锁滑轮,便于将心脏监护仪移动到任何合适的地方;同时,在移动到合适的地方之后,通过锁定,能够防止其自行移动,确保安全。
2、支撑板由万向变形支撑管支撑,使得所述支撑板的高度和角度都可随意调节,方便对患者进行监护,也方便了医护人员的操作。
3、支撑板上不但设置有凸条,而且设置有捆绑带,使得心脏监护仪不会从支撑板上跌落,确保了心脏监护仪的安全。
4、万向变形支撑管与支撑板之间采用球铰链,使得支撑板的变向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可调式心脏监护仪支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可调式心脏监护仪支架的支撑板的俯视图。
其中,1、底座;2、万向自锁滑轮;3、支柱;4、转轴;5、万向自锁滑轮、6、支撑板;7、凸头;8、心脏监护仪捆绑带;9、捆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的内容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内容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可调式心脏监护仪支架,支架使得心脏监护仪可方便地移动到任何地方、且可方便地调整成任意角度,极大方便了心脏监护仪的安装和放置,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可调式心脏监护仪支架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可调式心脏监护仪支架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下设置有万向自锁滑轮2。由于设置有万向自锁滑轮2,使得该支架可以方便地移动到任何合适的地方。同时,在移动到合适的地方之后,通过锁定所述万向自锁滑轮2,能够防止其再次移动,从而便于将其固定,防止损坏。
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支柱3。所述支柱3通过转轴4与万向变形支撑管5的一端相连,所述万向变形支撑管5的另一端通过球铰链与支撑板6的中心相铰接。由于支柱3与万向变形支撑管5之间采用转轴4连接使得万向变形支撑管5可以围绕所述转轴4进行任意移动,方便了其调节。同时,由于万向变形支撑管5与支撑板6之间采用球铰链进行铰接,使得所述支撑板6可以相对应所述万向变形支撑管5进行任意的角度倾斜。并且,由于采用的是万向变形支撑管5,即,所述支撑管5是可以向任意方向变形的,这也使得所述支撑板6的高度和角度可以进行任意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649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