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扶正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63730.8 | 申请日: | 2015-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047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朱峰;赵金;胡强法;陈智;张友军;张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江汉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21B17/10 | 分类号: | E21B1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扶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扶正器。
背景技术
在油井的钻井、修井作业过程中一般会遇到水平井和定向井,这两类井的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存在偏差。如此,在作业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作业下入的管柱会与井内套管的内壁面发生严重的偏磨现象,尤其是在水平井造斜段、增斜段和水平段。管柱的重力导致的对套管的摩擦力会对两者的接触面造成过度的磨损,甚至在摩擦力过大的情况下会造成管柱在套管中遇卡,这会导致地面对管柱施加的载荷加大,如此将进一步对两者造成更严重的损伤,进而缩短套管和管柱的使用寿命。在水平井和定向井的作业中,如何保证工具完好顺利地在井筒内起下,防止工具发生偏磨已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扶正器,其能够解决管柱与套管之间的摩擦而导致的套管和管柱磨损严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扶正器,它包括:
本体,其沿一轴线延伸;
套设在所述本体上的滚轮座,所述滚轮座能绕所述本体的轴线旋转,所述滚轮座的外侧设置有能绕一轴心转动的滚轮,该轴心垂直于所述本体的轴线,所述滚轮的外缘超出所述本体的外缘。
优选地,所述本体包括具有上下两端的上接头和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接头下端的下接头,所述滚轮座套设在所述上接头上。
优选地,所述上接头的侧壁上设置有对所述滚轮座的上端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部。
优选地,所述下接头与所述滚轮座相抵,用于对所述滚轮座的下端进行限位。
优选地,所述滚轮在所述滚轮座的竖直方向上至少为一排,相互紧邻的两排滚轮相互错开。
优选地,所述上接头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滚轮的凹进部。
优选地,所述滚轮座的侧壁上开设有滚轮槽,所述滚轮通过销轴设置在所述滚轮槽内。
优选地,所述下接头套设在所述上接头的下端以达到固定连接,所述上接头下端与所述下接头内侧壁相接触处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用于所述下接头与所述上接头之间密封的密封件。
优选地,所述下接头的壁面开设有贯穿孔,所述上接头的外壁面上开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贯穿孔内设有用于固定所述下接头与所述上接头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抵入所述第二限位部。
优选地,所述下接头的外壁上设置有渐缩部,所述渐缩部的直径自所述上接头上端方向向所述上接头下端方向逐渐缩小。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本扶正器的侧壁上设有滚轮,其能够使作业管柱和套管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降低了下井和起出工具时的磨阻,大幅减少了管柱和套管的磨损;其次,本扶正器的上接头和滚轮座之间采用旋转结构,滚轮座可以绕上接头作周向转动,如此提高了下井过程中管柱的灵活性,减少了遇卡遇阻的现象;最后,上接头和滚轮座之间的旋转结构,有效避免了工具作业时反向扭矩对管柱中工具的伤害。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扶正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扶正器A-A处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扶正器B-B处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扶正器上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本体;2、滚轮座;21、滚轮槽;22、滚轮;23、销轴;24、第一倒角;25、第二倒角;3、下接头;31、贯穿孔;32、渐缩部;33、固定件;4、密封件;5、上接头;51、第一限位部;52、凹进部;53、第二限位部;5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江汉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江汉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637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