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NG燃料动力船舶的LNG燃料综合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62779.1 | 申请日: | 2015-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478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高华光;龚希武;孙壮;高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F17D1/02 | 分类号: | F17D1/02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龙洋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ng 燃料 动力 船舶 综合利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NG燃料动力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LNG燃料动力船舶的LNG燃料综合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LNG(Liquefied Natural Gas)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发展前景光明。把节能贯穿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LNG动力船以液化天然气为燃料动力,因其节能环保为业界所青睐。船舶运输逐步采用LNG作为燃料动力,正成为船舶行业新的发展方向。
国际海事组织(IMO)对船用发动机废气排放的管制越来越严格,到2016年1月1日,IMO Tier III排放标准将生效,这意味着自此以后在排放控制区(ECA)内航行的船舶所安装的发动机在废气排放方面必须符合该标准,因此LNG作为船舶动力的燃料成为首选。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石油资源的日期枯竭,天然气正逐步取代石油成为世界范围内主要的能源型式。LNG作为一种新兴能源相对传统的燃油而言储量丰富且环境优势明显,相对太阳能和燃料电池等其他新兴能源而言,LNG在经济性方面的优势非常显著。
船用LNG主要有单一使用LNG燃料和使用双燃料发动机两种型式。从目前国内外正在研发的船型来看,LNG运输船普遍采用单一的LNG作为主要突进能源,而非LNG运输船大多采用双燃料发动机。
纯LNG船舶动力装置有着动力不足的缺陷,故加入一定比例的柴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NG燃料动力船舶的LNG燃料综合利用系统,将LNG冷能梯度利用,提高了LNG燃料动力船舶的冷能回收率,充分利用LNG汽化的膨胀功,提高了LNG燃料动力船舶能量的综合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LNG燃料动力船舶的LNG燃料综合利用系统,包括:LNG储罐、第一换热器、汽轮机、船舶食物仓库、第一混合器、第二混合器和船舶动力装置,
所述LNG储罐内的LNG通过管路依次经过第一换热器、汽轮机、船舶食物仓库和第一混合器,到达船舶动力装置,
所述第一换热器与用于将LNG汽化后的冷能储存的储冷器连接,所述储冷器储存的冷能用于给冷库供冷;
所述汽轮机上连接有发电机,用于将汽化的LNG产生的膨胀功发电;
所述第一混合器还与空气连通,用于将第一混合器内的LNG气体与空气混合后输送到船舶动力装置;
所述第二混合器用于将柴油与空气混合后输送到船舶动力装置。
为了进一步提高LNG气体稳定性和可控性,所述船舶食物仓库与第一混合器之间依次设有第二换热器、减压装置、LNG流量计和LNG稳压器。
为了使燃料能够充分燃烧,所述第一混合器内输入的空气依次经过空气稳压器和空气流量计进入第一混合器。
为了精确控制空气的流量和空气流速,所述第二混合器内输入的空气依次经过空气稳压器和空气流量计进入第二混合器,所述第二混合器内输入的柴油经过柴油流量计进入第二混合器。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混合器与船舶动力装置之间设有用于控制柴油流量的截止阀。
作为优选,所述船舶动力装置产生的废气经过废气换热器至废气回收装置,废气换热器的热能用于船员生活用水。
作为优选,所述船舶动力装置外连接有测功仪。
作为优选,所述船舶动力装置外连接有废气分析仪。
具体地,所述第一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
具体地,所述空气为废气余热加热的热空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LNG燃料动力船舶的LNG燃料综合利用系统,将LNG冷能梯度利用,提高了LNG燃料动力船舶的冷能回收率,充分利用LNG汽化的膨胀功,提高了LNG燃料动力船舶能量的综合利用率,实现了LNG船舶动力装置的化学能利用、废气余热利用,提高了动力性能;回收了船舶动力装置余热,提高了LNG的综合利用率,双燃料发动机克服了纯LNG发动机动力不足的缺陷,加入合适比例的柴油既能保证船舶动力装置的动力特性又能保证排放较少的NOX和CO等污染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627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