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前排座椅头枕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61810.X | 申请日: | 2015-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747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徐瑞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仪征子元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48 | 分类号: | B60N2/48;B60R1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杨元焱 |
地址: | 211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前排 座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部件,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排座椅头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汽车前排座椅头枕主要使用注塑骨架、金属骨架、发泡聚氨酯、皮革加固定件和小的功能件组成。小部分车型上用普通发泡聚丙烯代替注塑骨架和发泡聚氨酯,外加发泡聚氨酯再包覆。
上述第一种方案结构复杂,原料成本和装配成本高。安全性能差。第二种方案结构虽然简单,但是因为普通发泡聚丙烯骨架代替了注塑骨架和部分发泡聚氨酯,提高冲击时缓冲性能。头枕整体重量下降。但因为发泡聚丙烯需要起到支撑架的作用,密度一般不能太低,因此乘客的舒适性不是很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汽车前排座椅头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前排座椅头枕,包括金属骨架、包覆在金属骨架外的发泡材料,以及包覆在发泡材料外的头枕套;还包括显示屏;所述金属骨架为U形钢管;所述发泡材料包括从内至外顺序设置的高密度聚丙烯发泡层、低密度聚丙烯发泡层和聚氨酯发泡层;在聚氨酯发泡层的背面设有槽腔,所述显示屏安装在该槽腔内。
所述头枕套设有与所述槽腔适配的洞口,并在洞口边缘设有用于卡在槽腔底部的高密度聚丙烯发泡层上的注塑卡条。
所述U形钢管内通有线束,该线束从U形钢管顶部穿出,所述高密度聚丙烯发泡层上相应设有用于穿过线束的通道,所述线束从该通道穿过与所述显示屏电信相连。
所述低密度聚丙烯的密度为30kg/m3。
所述高密度聚丙烯的密度为40-50kg/m3。
所述槽腔底部的高密度聚丙烯发泡层上设有多个尼龙搭扣,所述显示屏与尼龙搭扣粘贴相连。
所述显示屏包括液晶显示屏或触摸屏平板电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增加娱乐和后座椅导航等多媒体功能。可以使用液晶显示屏或触摸屏平板电脑。后排乘客辅助看导航,影视和MP4等。
2、使用的高强度发泡聚丙烯比普通发泡聚丙烯在相同性能有效降低头枕的重量。
3、把发泡聚丙烯骨架的密度分成两种密度,在不影响结构强度的情况下提高头枕的舒适性。
4、发泡聚氨酯和发泡聚丙烯是成型时直接粘合在一起,头枕整体的性能比原来使用装配组合的方式更高,加工装配更简单、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排座椅头枕,包括金属骨架1、包覆在金属骨架外的发泡材料,以及包覆在发泡材料外的头枕套5;还包括显示屏6;上述金属骨架为U形钢管;发泡材料包括从内至外顺序设置的高密度聚丙烯发泡层2、低密度聚丙烯发泡层3和聚氨酯发泡层4;在聚氨酯发泡层的背面设有槽腔,显示屏6安装在该槽腔内。其中,低密度聚丙烯的密度为30kg/m3,高密度聚丙烯的密度为40-50kg/m3。在槽腔底部的高密度聚丙烯发泡层上设有多个尼龙搭扣9,显示屏与尼龙搭扣粘贴相连。
本实用新型中的头枕套5设有与上述槽腔适配的洞口,并在洞口边缘设有用于卡在槽腔底部的高密度聚丙烯发泡层上的注塑卡条7。
本实用新型中的U形钢管内通有线束8,该线束从U形钢管顶部穿出,在高密度聚丙烯发泡层2上相应设有用于穿过线束的通道21,所述线束8从该通道穿过与显示屏电信相连。
本实用新型中的显示屏包括液晶显示屏或触摸屏平板电脑。
本实用新型的制作过程是,先切割一定长度的钢管、然后折弯成U型状,再把钢管嵌在特殊设计的双密度发泡模具里面,再注射进SEPP珠粒成型成EPP头枕本体。SEPP分两部分,靠近乘客头部的使用低密度(30kg/m3)SEPP材料,其余部位使用高密度(40-50kg/m3)SEPP材料。把加工好的分零件嵌入PUR发泡模具,注射PUR料,PUR发泡是直接黏附在EPP上形成一个整体。最后把加工好的头枕套套在本体上,头枕套在显示屏开口处周围有一圈注塑卡条,把皮套的翻边压在EPP本体的槽上。显示屏使用尼龙搭扣固定在EPP本体上,便于用户维修时拆卸。把数据线从钢管里穿过,接在显示屏上,然后把显示屏卡在头枕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仪征子元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仪征子元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618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