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除雾锅盖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361772.8 | 申请日: | 2015-05-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833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 发明(设计)人: | 洪江鹏;秦昊林;完颜俊雄;王妮;吴卓然;叶林蔚;刘言;黄慧宇;林立迪;郭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大学;洪江鹏;秦昊林;完颜俊雄 |
| 主分类号: | A47J36/06 | 分类号: | A47J36/06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 地址: | 570228 海南省***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锅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雾锅盖。
背景技术
锅盖为厨房中的常用品,一般采用玻璃材质制作,以便观察锅内食物加工的情况,但在实际的使用中,由于锅内温度高而出现水雾,因此即便是透明的锅盖也无法观察到锅内食物的情况。此时一般的做法是打开锅盖直接观察,但如此操作又会失去部分热量,导致蒸煮的效果不佳,同时了浪费了热量。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820103564.8公开了一种可以刮除下侧面雾气。水珠的透明锅盖,包括:盖帽中部贯穿旋轴,盖帽上侧旋轴上端连接手柄,盖帽下侧旋轴下端连接旋刮臂,旋刮臂上侧缘与盖帽下表面接触,旋轴上套有扭簧。在使用时旋转手柄,克服扭簧弹性张力,转动一定角度,轻轻松开手柄,旋轴在扭簧的张力作用下,反向转动并带动旋轴下端的旋刮臂,进而实现刮除水雾。但是,如此反复操作,会导致扭簧老化变形,且其操作方式为半自动式,不便于控制旋转除雾,另外,该旋刮臂设为只占锅盖的一半,除雾的效果仍有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除雾锅盖,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除雾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除雾锅盖,包括把手、锅盖以及刮片,所述把手下方设有螺纹口,所述刮片中部固定设有螺栓,所述螺栓惯穿所述锅盖与所述螺纹口连接,所述刮片上设有塑料绒毛。
优选地,所述螺栓上穿设有垫片,所述垫片位于所述锅盖与所述把手之间。
优选地,所述刮片上端部设有橡胶块。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除雾锅盖,在刮片上设置塑料绒毛,覆盖整个锅盖,旋转把手即可实现除雾的效果,操作简单,刮片通过螺栓连接把手,方便拆卸下来清洗,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市场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除雾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除雾锅盖的刮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除雾锅盖1,包括把手2、锅盖3以及刮片4,所述把手2下方设有螺纹口5,所述刮片4中部固定设有螺栓6,所述螺栓6惯穿所述锅盖3与所述螺纹口5连接,所述刮片4上设有塑料绒毛7。在刮片4上设置塑料绒毛7,覆盖整个锅盖3,在这里,刮片4为耐高温塑料制成,可以弯曲变形,旋转把手2即可实现除雾的效果,操作简单,刮片4通过螺栓6连接把手2,方便拆卸下来清洗,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市场推广。所述螺栓6上穿设有垫片8,所述垫片8位于所述锅盖3与所述把手2之间,手动旋转把手2时,垫片8起到隔离支撑的作用,使得旋转时,螺栓6不会脱离螺栓口5,安全可靠。所述刮片4上端部设有橡胶块9,在锅盖3内壁与刮片4之间起到支撑的作用,避免塑料绒毛7与锅盖3内壁接触过紧,进一步起到保护塑料绒毛7的作用。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除雾锅盖1,在刮片4设置上塑料绒毛7,覆盖整个锅盖3,旋转把手2即可实现除雾的效果,操作简单,刮片4通过螺栓6连接把手2,方便拆卸下来清洗,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市场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大学;洪江鹏;秦昊林;完颜俊雄,未经海南大学;洪江鹏;秦昊林;完颜俊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617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火机燃具的快餐杯
- 下一篇:一种改进操作面板的电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