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源井同心双管冲砂洗井工艺管柱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359082.9 | 申请日: | 2015-05-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038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 发明(设计)人: | 申晓莉;巨亚锋;高超君;何汝贤;王俊涛;胡改星;吴春生;王薇;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21/12 | 分类号: | E21B21/12 |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培勋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源 同心 双管 冲砂 工艺 管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田注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源井同心双管冲砂洗井工艺管柱。
背景技术
我国油田主要采用注水开发方式,水源为清水和采出水两大类,随着油田开采的不断深入,油田用水需求越来越多,水源井的数量也大幅增加,因井底出砂或机械杂质堵塞造成的故障也越来越多,水源井的洗井冲砂工作量也不断增长。
而在大直径套管完井的水源井,常规的正循环或返循环洗井冲砂方式,井底冲刺力和携砂能力总是很难兼顾,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适合大直径套管完井的水源井同心双管冲砂洗井工艺管柱,以满足水源井冲刺力强、携砂能力强工艺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常规的正循环或返循环洗井冲砂方式对大直径套管完井的水源井,很难兼顾井底冲刺力和携砂能力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源井同心双管冲砂洗井工艺管柱,由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水龙头、封隔器、同心油管、洗井器组成;
所述水龙头为双流道且可自由旋转,所述同心油管具有中心过流通道和环形过流通道,所述中心过流通道为同心油管内的同心管形成的内部空间,环形过流通道为同心油管与其同心管之间形成的环形空间,所述中心过流通道和环形过流通道分别与水龙头的双流道连通。
所述水龙头的双流道分别为进液通道和返出液通道,所述中心过流通道与返出液通道连通,所述环形过流通道与进液通道连通。
所述封隔器为皮碗式封隔器,可以承受下部的单向压力。
所述皮碗式封隔器安装时距离水层顶界5-10m。
所述洗井器型号为SLCS-1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水源井同心双管冲砂洗井工艺管柱,满足冲刺力强、携砂能力强工艺要求,洗井器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除近井地带堵塞,有效清除井底沉砂。
下面将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洗井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水龙头;2、封隔器;3、同心油管;4、洗井器;5、桥式接头;6、外筒;7、扩散管;8、中间接头;9、喷嘴;10、支撑阀;11、中心过流通道;12、环形过流通道;13、返出液通道;14、进液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图1所示的水源井同心双管冲砂洗井工艺管柱,由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水龙头1、封隔器2、同心油管3、洗井器4组成;
水龙头1为双流道且可自由旋转,同心油管3具有中心过流通道11和环形过流通道12,中心过流通道11为同心油管3内的同心管形成的内部空间,环形过流通道12为同心油管3与其同心管之间形成的环形空间,中心过流通道11和环形过流通道12分别与水龙头1的双流道连通。
其中,水龙头1的双流道分别为进液通道14和返出液通道13,与同心油管3相连通;对应的,同心油管3的中心过流通道11与返出液通道13连通,较小的截面积使得返出液流速很快,具有很强的携砂能力;环形过流通道12与进液通道14连通。
洗井时从水龙头1进口泵入洗井液,洗井液从同心油管3的环形过流通道12下行到洗井器4,从洗井器4底部喷射出,激活井底的沉砂或其它机械颗粒,因喷出口截面积小因而具有很高的流速,冲刺力强,混砂液因封隔器2的阻挡不能从油套环空上返,只能经同心油管3的中心过流通道11上返然后从水龙头1的出口返出地面。当确定沉砂或其它机械颗粒完全激活后,将洗井器4支撑井底,则洗井器4转换为射流抽汲状态,其产生较强的负压,可提高水层的吐液速度,以解除水层近井带的堵塞。
本实施例提供的这种水源井同心双管冲砂洗井工艺管柱,满足冲刺力强、携砂能力强工艺要求,洗井器4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除近井地带堵塞,有效清除井底沉砂。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封隔器2为皮碗式封隔器,皮碗式封隔器安装时距离水层顶界5-10m,可以承受下部的单向压力,配合同心油管3进行的洗井工艺,改变了常规的反洗井方式,缩减了管柱底部的喷出口面积,使得该洗井工艺相对传统的反洗井方式,对井底的冲刺能力更强,更易激活井底的固体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590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整形打捞管柱
- 下一篇:一种修井作业管杆举升装置用便携式拨管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