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卧式筒形除尘器的排灰贮灰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358220.1 | 申请日: | 2015-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852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 发明(设计)人: | 谢建;刘国华;贾彩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3C3/34 | 分类号: | B03C3/34;B01D46/48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李强 |
| 地址: | 400013***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除尘器 排灰贮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体除尘器的排灰贮灰装置,具体是涉及一种卧式圆筒形除尘器的排灰贮灰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一些用于高压或危险性气体(如易燃易爆气体)的除尘,常采用卧式圆筒形除尘器,如用于转炉煤气的卧式圆筒电除尘器。传统卧式圆筒形除尘器的底部开设有集灰槽,通过刮灰器将除尘器底部筒壁上的粉尘刮至集灰槽,集灰槽内设置螺旋输灰机或是刮板输灰机将粉尘向外输送。但是,对于处理高压含尘气体的情况,在除尘器底部开设集灰槽会影响除尘器壳体的强度,除尘器壳体的强度受到破坏就会影响除尘器使用的安全性;同时,采用螺旋输灰机或是刮板输灰机将粉尘向外输送,需要在集灰槽对应的位置开设除尘孔,对于处理高压含尘气体的情况,由于螺旋输灰机或是刮板输灰机自身的密封性受到限制,因此除尘器壳体内的气体容易发生泄漏,因此,需要一种可靠的排灰贮灰装置,以实现既不破坏壳体强度,又能防止气体泄漏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筒形除尘器的排灰贮灰装置,用于解决现有卧式圆筒形除尘器在除尘器壳体底部开设集灰槽导致除尘器壳体的强度受到破坏、以及采用螺旋输灰机或是刮板输灰机将粉尘向外输送易发生气体泄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卧式筒形除尘器的排灰贮灰装置,包括除尘器壳体、落灰管道和贮灰罐,所述除尘器壳体为卧式圆筒形结构,所述除尘器壳体底部开设有除尘孔,所述落灰管道的上端与所述除尘孔对接,所述落灰管道的下端连接在所述贮灰罐上,并且所述落灰管道与所述贮灰罐的内腔连通;所述贮灰罐的底部开设有排灰口,并且所述排灰口处设置有控制排灰口打开或关闭的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排灰贮灰装置包括一个贮灰罐,所述除尘器壳体底部开设有至少一个除尘孔,各个除尘孔各自通过一根落灰管道连接所述贮灰罐。
优选地,所述除尘器壳体底部开设有三个以上的除尘孔,各个除尘孔呈多排交错布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排灰贮灰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贮灰罐,所述除尘器壳体底部沿轴向开设有至少两组除尘孔,每组至少具有一个除尘孔,同一组的各个除尘孔各自通过一根落灰管道连接同一个贮灰罐。
优选地,每组包括三个以上的除尘孔,同一组的各个除尘孔呈多排交错布置。
优选地,所述落灰管道采用竖直设置。
优选地,所述落灰管道为缩颈管道,所述落灰管道的上部为大端,连接所述除尘器壳体,所述落灰管道的下部为小端,连接所述贮灰罐。
优选地,所述落灰管道的上端焊接在所述除尘器壳体的底部,所述落灰管道的下端焊接在所述贮灰罐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贮灰罐为立式圆筒形结构,贮灰罐的下部为锥形灰斗,所述排灰口位于所述锥形灰斗的底部。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卧式筒形除尘器的排灰贮灰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除尘器壳体的底部增加了落灰管道和贮灰罐,使用时,高压含尘气体从除尘器壳体的一侧进入,通过除尘构件(如电除尘装置或过滤式除尘装置)收集气体中的粉尘,收集下的粉尘汇集在除尘器壳体的底部,通过刮灰装置将粉尘刮入除尘孔,粉尘通过落灰管道落入贮灰罐中,待贮灰罐中的粉尘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打开贮灰罐底部的阀门,将贮灰罐中的粉尘排出。本实用新型既能够不破坏除尘器壳体的强度,保证除尘器在高压情况下的使用安全性,又能够防止在排灰的过程中出现气体泄漏的情况,保证危险性气体不发生泄漏,尤其适用于高压或危险性气体除尘的工况。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显示为图1的侧视图。
图3显示为图1的A-A剖视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除尘器壳体
2 落灰管道
3 贮灰罐
4 除尘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582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