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匹配对称振子馈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56559.8 | 申请日: | 2015-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684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叶云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安腾天汇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100097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匹配 对称 馈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匹配对称振子馈电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线电收发装置中,对称振子可作为独立天线,也可作为阵列天线阵元以及反射面和透镜天线的照射器等,往往要求具有半空间辐射方向图。对称振子要用对称馈线馈送,但现有技术中支撑杆中使用的同轴线并非对称馈线,因此振子两臂激励电流不对称,且激励同轴线外导体外表面电流,使方向图异变,为了实现对称振子与相连的接收/馈电系统匹配,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外加阻抗调配网络实现与相连的接收/馈电系统的匹配。为保证对称激励,现有技术中一般要求对称振子与接地板之间的距离保持在λ/4左右。这样不仅增加额外的阻抗调配网络装置,而且因对称振子距接地板距离的限定,使天线方向图可调因素受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不限定振子与接地板的距离,也不需要外接阻抗调配网络的自匹配对称振子馈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匹配对称振子馈电装置,包括第一振子臂、第二振子臂、金属连接片、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内含馈电同轴线,所述第二支撑杆内含辅助同轴线;
所述第一振子臂和第二振子臂为一组对称振子的两个臂,分别对称地固定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外壁顶部,且与接地板距离相等;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对称地固定于接地板的中心位置;馈电同轴线内导体的顶端通过金属连接片与对侧的辅助同轴线内导体的顶端对称搭接;所述馈电同轴线底端贯穿接地板,并与接收/馈电系统相连;所述辅助同轴线内导体的底端短路,所述馈电同轴线内导体上带有阻抗匹配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受振子与接地板的距离限制,通过调整振子距地板的高度,控制对称振子方向图的形状和波束宽度改变,本实用新型所述对称振子馈电装置更有利于相位中心稳定和半球波束宽度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还表现于:不需要外接阻抗调配网络实现与同轴馈电系统的匹配,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对称振子馈电装置的集成度和整体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还表现于:本实用新型可十分方便地推广至宽带和圆极化,获得更加广泛的应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中心距远远小于工作频段波长,所述第一振子臂和第二振子臂与接地板的垂直距离不限制于工作频段波长的1/4。
在不破坏结构对称性的前提下,采用金属连接片把馈电同轴线和辅助同轴线的内芯连接,绝缘垫片把金属连接片与同轴线外导体隔离,通过辅助同轴线端头的分布电容实现馈电同轴线芯线与第二振子臂的微波连接。
通过选择馈电同轴线和辅助同轴线的内导体和外导体的直径尺寸以及选择二同轴线中填充介质的电磁参数,来调节馈电同轴线和辅助同轴线的特性阻抗。
所述阻抗匹配段是紧框于内导体上的金属环段,通过调节所述阻抗匹配段的位置和环筘几何尺寸控制馈电同轴线的端阻抗。
通过调节所述辅助同轴线的特性阻抗Z1和短路位置控制辅助同轴线的 端阻抗。
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馈电同轴线、所述辅助同轴线及支撑杆端头结构的微波效果共同形成自匹配的阻抗调配网络,无需外加阻抗网络就可实现与连接系统的阻抗匹配。
进一步,所述自匹配对称振子馈电装置既适用于窄频带振子臂,也适用于宽频带振子臂的对称振子馈电装置。
进一步,所述的自匹配对称振子馈电装置,采用所述的两组自匹配对称振子馈电装置,通过空间正交排布加3dB/90°功分器,就可形成自匹配的圆极化半球波束的馈电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对称振子馈电balun的主视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对称振子馈电balun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对称振子馈电balun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对称振子馈电balun的俯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a、第一振子臂,2a、第二振子臂,3a、金属连接片,4a、第一支撑杆,5a、第二支撑杆,6a、接地板,7a、阻抗调配网络装置,8a、50Ω同轴馈电线,41a、同轴线内导体,42a、同轴线填充介质,43a、同轴线外导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安腾天汇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安腾天汇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565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