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大鼠腹腔给药的辅助手套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56368.1 | 申请日: | 2015-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090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赵飞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D3/00 | 分类号: | A61D3/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颜勇 |
地址: | 410083***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大鼠 腹腔 辅助 手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学动物实验器具,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大鼠腹腔给药的辅助手套。
背景技术
在病理实验中,给SD大鼠,特别是孕鼠腹腔给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鼠不像小鼠温和,在抓捕时容易被激怒,甚至袭击人,尤其是孕期、哺乳期的母鼠更凶险,常会主动咬工作人员喂饲时伸入鼠笼的手,加之孕鼠体重较重(大约450g左右)、体积大,如果像抓取小鼠腹腔注射那样(左手抓取右手操作,抓头颈处的背部),对于没有经验的实验新手来说比较困难,大鼠颈部皮肤滑,容易挣脱,严重的情况下实验员还反被挣脱的大鼠咬伤。为了防止在给大鼠注射时被咬伤,实验员通常是戴着厚手套手抓固定大鼠,戴手套操作不灵活,虽然可防止被咬伤,但在进行其他实验操作时需要取戴手套,动作比较繁琐,很多实验员在做实验过程都不愿意频繁取戴手套。
在对大鼠进行腹腔给药注射时,有实验员将大鼠放在一个盒子里面,让它的尾巴伸在盒盖的外面,用手抓住大鼠尾巴,轻轻往外拽,大鼠后肢和腹部下三分之一暴露在鼠笼外面,然后快速实施腹腔注射,这样虽然这样可以避免被大鼠咬到,但是大鼠的身体没有固定,注射失败率很高,有时针头刚开始进入腹腔内,马上被刺痛的大鼠挣扎,针头就可能脱出来了。
也有实验员用长柄的类似止血钳的器具夹住大鼠腋下,拉直大鼠腹腔给药,但是大鼠被夹后挣扎得厉害,止血钳夹持力过大容易对大鼠内部器官造成损害,同样不利于给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医学动物病理实验存在的大鼠腹腔给药不易操作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大鼠腹腔给药的辅助手套,可不用频繁取戴手套,有利于大鼠固定,并且可避免被大鼠挣扎咬伤。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大鼠腹腔给药的辅助手套,所述手套1内部的整体空间用于容纳大鼠身体,其中,手套后端设有大端开口12,用于放入大鼠,手套前端设有小端开口11,对应大鼠头部;在手套1的正面设有给药视窗13,用于暴露大鼠腹部。
进一步的,所述手套1内部为锥形空间,其尖端对应小端开口11,底端对应大端开口12,更匹配大鼠的身体形状,有利于进一步限制大鼠挣扎。
进一步的,所述小端开口(11)直径不超过1cm,过大容易透光过多,造成大鼠不安。
进一步的,所述手套1的背面对应设置成向外凹陷型,便于手握。
进一步的,所述手套1的厚度为2-3mm,此厚度范围既能够保证手套的柔软性,便于抓住大鼠身体,同时又能够保证大鼠在意外挣脱的情况下不会咬穿手套伤到实验员的手。
进一步的,所述手套1的背面设有加厚的垫层14,进一步保护大鼠固定身体过程中不受损伤。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手套1采用帆布缝制。
本实用新型利用大鼠在黑暗的情况下就会变得安静这一特点,再根据大鼠的身长、体积缝制一个具有锥形内腔的漏斗状手套,采用将大鼠置于手套内,实验员从手套外侧手握固定住大鼠身体,在手套前端设有直径不到1.0cm的小圆口子,透光的同时还可通入空气,避免大鼠在手套内受憋,通过手套正面的给药视窗对大鼠腹腔进行注射给药。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从手套外部将大鼠包裹固定住,实验过程中不需要频繁的取戴手套,并且通过手套不易出现大鼠咬伤的事故,手握固定相比较采用硬质的钳子固定更可靠,并能够有效保护大鼠不出现夹持伤害,有利于进一步实验。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大鼠腹腔给药的辅助手套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大鼠腹腔给药的辅助手套的内腔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大鼠腹腔给药的辅助手套的侧面剖视图。
图中标号:1-手套,11-小端开口,12-大端开口,13-给药视窗,14-垫层,2-大鼠。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563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