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纤无源传感开关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354210.0 | 申请日: | 2015-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27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 发明(设计)人: | 吴体荣;顾胜波;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华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D5/26 | 分类号: | G01D5/26 |
| 代理公司: | 江苏银创律师事务所 32242 | 代理人: | 何震花 |
| 地址: | 211103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无源 传感 开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纤无源传感开关装置,用于通信及所有光交箱门、地井盖监控场所,属于通信网络设备技术及机械结构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的发展带来的通信设施的大量建设(光交箱,地井),这样就避免不了带来对这些光交箱、地井等的管理,在户外的光交与地井在没有监控的及限制的情况下,施工时可能施工人员忘记关上光交门和盖上地井盖子,还有可能出现不发分子恶意打开光交箱与地井进行盗取与破坏,这样容易造成通信故障及财产损失的隐患。
发明内容
根据现有光交箱与地井无监控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纤无源传感开关装置,只需在光交箱或地井内安装一个光纤无源传感开关光交门与地井盖监控装置,利用地光交门或井盖与监控装置的贴合来监控地井盖是否完好的贴合好,且用软件在控制室内即可掌握所有光交门与地井盖的信息。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现有的光交门与地井盖在无监控的情况下,无法掌光交门与控地井盖目前所处的状态。如有被打开光交门或地井盖,容易造成光交箱内设备的损坏或容易引起人或物掉落地井中。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光纤无源传感开关装置,包括底座、光行程开关,所述底座之上设置有光纤传感器,所述光纤传感器侧面引出光纤通道,所述光纤传感器上部可以与安装在磁钢固定槽中的磁钢接触或者分离;所述磁钢固定槽的上部设置有活动压簧,所述活动压簧的上部设置有活动导轨,所述活动导轨跟随设置在所述光行程开关中的开关顶柱上下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底座顶部设置呈凹槽状,凹槽中设置有缓冲弹簧,以连接光纤传感器和底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在光交箱或地井内安装无源监控装置,机房控制室内即可实时掌控地井盖所处的状态(打开或者关闭)。且安装简单,不同规格光交箱与地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装、调节,其体积小巧安装不占空间,可以很方便的安装在求的位置,其结构紧凑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外形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内部机构示意图。
图中:1是底座、2是行程开关、3是光纤、4是活动导轨、5是开关顶柱、6是活动压簧、7是磁钢固定槽、8是磁钢、9是光纤传感器、10是缓冲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光纤传输监控信号,采用光纤无源传感方式监控光交箱门开关状态或地井盖开合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底座1的顶部设置呈凹槽状,凹槽中设置有缓冲弹簧10,缓冲弹簧10之上设置有光纤传感器9,光纤传感器9的底部与缓冲弹簧10接触,光纤传感器9侧面引出光纤3通道,光纤传感器9上部可以与磁钢8接触;缓冲弹簧10防止因过大的下压力导致光纤传感器9的损坏。
磁钢8安装在磁钢固定槽7中,磁钢固定槽7中的上部设置有活动压簧6,活动压簧6的上部设置有活动导轨4,活动导轨4跟随开关顶柱5上下活动。开关顶柱5设置在光行程开关2中。
当光交箱门或地井盖关闭时:利用光交箱门或地井盖的自身重量把光行程开关2中的开关顶柱5往下压,活动导轨4带动活动压簧6收缩,活动压簧6带动磁钢固定槽7中的磁钢8贴近光纤传感器9直至贴合,此时,控制端显示光交箱门或地井盖为关闭状态。
同时为避免开关顶柱5往下压时的冲击力破坏光纤传感器9及磁钢8,当磁钢固定槽7中的磁钢8贴合光纤传感器9的力度过大时时,则收缩缓冲轴弹簧。
当光交箱门或地井盖开启时:活动压簧6即刻分离磁钢8和光纤传感器9,此时,控制端显示光交箱门或地井盖为开启状态。
虽然本实用新型专利通过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和改进,但同样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华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华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542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