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后视镜杆连接支架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352430.X | 申请日: | 2015-05-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84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 发明(设计)人: | 徐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震 |
| 主分类号: | B60R1/04 | 分类号: | B60R1/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后视镜 连接 支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视镜杆连接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现目前很多电子产品在安装于汽车上时,大都是采用吸附于车窗玻璃上或安装固定于后视镜上,如一些电子狗、行车记录仪等等,通过吸盘吸附固定于玻璃上,时间长了,容易脱落,对人体造成伤害,也会造成设备仪器的损坏,从安全性角度来说,消费者还是倾向于采用固定于后视镜上的安装方式,由于现有的一些车型其中有一些车型后视镜杆较短,也有一些车型后视镜杆较细,还有一些车型后视镜杆不仅较短还较细,现有的一些支架在安装时会遇到很多问题,当后视镜杆过细时,支架夹持固定时无法准确受力,当后视镜杆过短时,一方面支架宽度如果超过了后视镜杆长度,支架将无法安装,另一方面,支架安装了以后,固定锁件也极易影响后视镜的转动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后视镜杆连接支架结构,其对于后视镜杆的粗细以及后视镜杆的长短适应性更强,满足很多车型使用,具有较好的适配性。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后视镜杆连接支架结构,包括U型螺栓、固定锁件以及驼峰片,所述固定锁件的两侧设置有两个通孔且底部设置有两个盲孔,所述U型螺栓通过锁母固定于所述通孔内,所述驼峰片的底部设置有两个插销,驼峰片通过所述插销承插固定于盲孔内,所述驼峰片的侧面与U型螺栓的两个内侧接触且驼峰片在接触部位设置有与U型螺栓贴合的半圆弧,驼峰片的顶部设置有凹槽。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驼峰片在与固定锁件接触面的两侧设置有拓展边。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后视镜杆连接支架结构,在U型螺栓内侧设置有驼峰片,利用驼峰片与U型螺栓之间的夹角将支架结构固定于后视镜杆上,驼峰片与U型螺栓之间可夹持尺寸可调范围较大,可以适应更大的范围,避免后视镜杆直径较小而导致无法安装,同时,驼峰片的厚度设置为与U型螺栓直径相近,在安装时,可以适应较短的后视镜杆,且在安装后,支架结构不会影响后视镜自由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不加驼峰片的结构视图。
图3是驼峰片结构示意图。
1-U型螺栓;2-固定锁件;3-驼峰片;4-锁母;21-通孔;22-盲孔;31-插销;32-半圆弧;33-凹槽;34-拓展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的一种后视镜杆连接支架结构,包括U型螺栓1、固定锁件2以及驼峰片3,所述固定锁件2的两侧设置有两个通孔21且底部设置有两个盲孔22,所述U型螺栓1通过锁母4固定于所述通孔21内,所述驼峰片3的底部设置有两个插销31,驼峰片3通过所述插销31承插固定于盲孔22内,所述驼峰片3的侧面与U型螺栓1的两个内侧接触且驼峰片3在接触部位设置有与U型螺栓1贴合的半圆弧32,驼峰片3的顶部设置有凹槽33。
其中,所述驼峰片3在与固定锁件2接触面的两侧设置有拓展边34。
以上具体实施例提到的一种后视镜杆连接支架结构,其在具体使用时,驼峰片3利用其底部的插销31可以很好的固定于固定锁件2上,同时驼峰片3侧面的半圆弧32与U型螺栓1贴合,可以防止其左右晃动,驼峰片3底部设置的拓展边34可以更好的稳定驼峰片3,防止其前后晃动,使用时,利用U型螺栓1与驼峰片3顶部的凹槽33夹持住后视镜杆,通过调节锁母4,收紧U型螺栓1,可以适应较小直径的后视镜杆,驼峰片3厚度较薄,在安装以后,不会因为固定锁件2厚度较厚而导致后视镜调节受阻。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震,未经徐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524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河浜汇集并原位生态处理村镇生活污水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塑封包装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