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远端肢体挤压仪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52136.9 | 申请日: | 2015-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23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温欣;胡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35 | 分类号: | A61B17/135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淮海专利事务所 32205 | 代理人: | 华德明 |
地址: | 221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远端 肢体 挤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挤压仪。
背景技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血管系统的常见疾病,近年来,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较好。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使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通过直接观察血栓、探头加压、挤压远端肢体试验等方式,可发现95%以上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静脉腔内无血流信号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特定征象和诊断依据。
彩色多普勒血液显像检查方法要求挤压患者远端肢体,超声探头对其静脉血管进行探查,而在超声下肢深静脉血栓检查时,病人自身不便对其肢体进行频繁多次的按压,而医生在操作过程中,左手需要操作超声仪器,右手操作超声探头,这样也无法对病人进行远端肢体按压,现有的医疗器械中也无可对病人肢体进行挤压的设备,目前医院内最常用的挤压方式仍然是人工挤压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远端肢体挤压仪,该设备整体结构简单,可代替传统的人工挤压方法,能便于对远端肢体挤压的操作,采用该设备可便于超声诊断医生对病人进行检查,可减轻医生及陪检者的负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远端肢体挤压仪,包括控制箱、气路管道、用于固定在下肢上的挤压布带本体,所述挤压布带本体一侧的左部设有母扣,其另一侧的右部设有与母扣相配合的子扣,所述控制箱内设有电动气泵、电子快速排气阀、压力传感器、微处理器,所述挤压布带本体的一侧中部均匀地设置有多个圆形的气囊,所述多个气囊通过气路管道连通后与电动气泵的供气口连通,所述电子快速排气阀、压力传感器分别通过管道与气路管道连接,所述微处理器分别与电子快速排气阀、压力传感器电连接,且通过电磁阀与电动气泵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气囊的数量为个且分为两排设置在挤压布带本体上。
进一步,每个气囊的进出气口上均设置有一个控制气路通断的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将挤压布带本体固定在下肢上,利用挤压布带本体一侧上的多个圆形气囊的充气放气来配合超声下肢深静脉血栓检查,压力传感器实时测量气路管道上的压力,并将压力数据传递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根据压力传感器所传递出的数据来控制电子快速排气阀的通断,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气路管道中的压力上升到设定的高值以后,微处理器通过电磁阀来控制电动气泵的断电,并同时控制电子快速排气阀来快速地实现气囊的放气;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气路管道中的压力下降到设定的低值后,微处理器控制电子快速排气阀关闭,并同时控制电磁阀来实现电动气泵的通电,使电动气泵快速地实现对气囊的充气。通过该装置可便捷地实现对下肢的加压及排气动作,从而实现挤压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控制箱内部的原理框图。
图中:1、挤压布带本体,2、母扣,3、子扣,4、气路管道,5、控制箱,6、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远端肢体挤压仪,包括控制箱5、气路管道4、用于固定在下肢上的挤压布带本体1,挤压布带本体1一侧的左部设有母扣2,其另一侧的右部设有与母扣2相配合的子扣3,控制箱5内设有电动气泵、电子快速排气阀、压力传感器、微处理器,挤压布带本体的一侧中部均匀地设置有多个圆形的气囊6,多个气囊6通过气路管道4连通后与电动气泵的供气口连通,电子快速排气阀、压力传感器分别通过管道与气路管道4连接,微处理器分别与电子快速排气阀、压力传感器电连接,且通过电磁阀与电动气泵电连接。
气囊6的数量为6个且分为两排设置在挤压布带本体1上。
每个气囊6的进出气口上均设置有一个控制气路通断的控制阀。
利用挤压布带本体1一侧上的多个圆形气囊6的充气放气来配合超声下肢深静脉血栓检查,压力传感器实时测量气路管道4上的压力,并将压力数据传递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根据压力传感器所传递出的数据来控制电子快速排气阀的通断,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气路管道4中的压力上升到设定的高值以后,微处理器通过电磁阀来控制电动气泵的断电,并同时控制电子快速排气阀来快速地实现气囊的放气;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气路管道4中的压力下降到设定的低值后,微处理器控制电子快速排气阀关闭,并同时控制电磁阀来实现电动气泵的通电,使电动气泵快速地实现对气囊6的充气。通过该装置可便捷地实现对下肢的加压及排气动作,从而实现挤压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医学院,未经徐州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521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