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整流装置的新型吸收塔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51901.5 | 申请日: | 2015-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72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耿宣;李苇林;李伟;冯连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华电环保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48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郭防 |
地址: | 10016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流 装置 新型 吸收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收塔,特别是一种带整流装置的新型吸收塔。
背景技术
目前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在我国大气污染治理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喷淋塔是湿法脱硫工艺的主流塔型,具有内部构件少、不易结垢、传质效率高等优点。脱硫塔内,烟气与石灰石浆液逆向接触,即石灰石浆液从上向下喷淋,烟气由入口处从下向上流动。由于脱硫塔入口处烟气分布不均,受到惯性的影响,大部分烟气冲向入口对面的塔壁,造成最下层喷淋层脱硫效率低,影响了整个脱硫塔的脱硫效果,增加了脱硫塔的电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整流装置的新型吸收塔,它能够有效解决烟气分布不均的问题,有效提高下层的脱硫效率,降低脱硫塔电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带整流装置的新型吸收塔,包括吸收塔塔体、浆液池、导流环、喷淋层和除雾器层,浆液池设于吸收塔塔体内的底部,吸收塔塔体内设有2~6层喷淋层,每层喷淋层的下方均设有1层导流环,除雾器层设于喷淋层的上方,喷淋层的下方设有整流管排,所述构成整流管排的各整流管束之间为不等间距排列。
前述的这种带整流装置的新型吸收塔中,构成整流管排的整流管束采用圆管、方管或截面为三角形的管;其中采用方管时,方管的对角线水平放置;当采用截面为三角形的管时,三角形的其中一条边水平放置。
前述的这种带整流装置的新型吸收塔中,整流管排的材质为树脂、合金、玻璃钢或聚四氟乙烯。
前述的这种带整流装置的新型吸收塔中,整流管排上远离吸收塔塔体烟气入口的第一根管束距吸收塔塔壁30mm~50mm,其余管排之间的间距为dn+1/dn=dn/dn-1=1.2~2。
前述的这种带整流装置的新型吸收塔中,吸收塔塔体内设有4层喷淋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喷淋层的下方设置整流管排,烟气经整流管排整流后,烟气在喷淋层下方分布均匀,减少烟气在塔壁区域的流动,提高脱硫效率。相比与传统的托盘整流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整流效果好,压损低,易于布置的优点,并可以有效减少烟气对塔壁一侧喷嘴的冲刷,延长其寿命,减少运营成本。
加装整流管排后,大量浆液沿整流管排下流至浆液池,增大了气液接触面积,使这部分浆液重新与烟气接触,做到充分利用循环泵做功,起到了节能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整流管排采用三角形整流管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整流管排采用方管状整流管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整流管排采用圆管状整流管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吸收塔塔体,2-浆液池,3-导流环,4-喷淋层,5-除雾器层,6-整流管排,7-吸收塔入口,8-吸收塔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带整流装置的新型吸收塔,包括吸收塔塔体1、浆液池2、导流环3、喷淋层4和除雾器层5,浆液池2设于吸收塔塔体1内的底部,吸收塔塔体1内设有4层喷淋层4,每层喷淋层4的下方均设有1层导流环3,除雾器层5设于喷淋层4的上方,喷淋层4的下方设有整流管排6,所述构成整流管排6的各整流管束之间为不等间距排列。
如图3所示,构成整流管排6的整流管束采用截面为三角形的管;三角形整流管束的其中一条边水平布置。整流管排6的材质为树脂。
整流管排6上远离吸收塔塔体1烟气入口的第一根管束距吸收塔塔壁30mm,其余管排之间的间距为dn+1/dn=dn/dn-1=1.2~2。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一种带整流装置的新型吸收塔,包括吸收塔塔体1、浆液池2、导流环3、喷淋层4和除雾器层5,浆液池2设于吸收塔塔体1内的底部,吸收塔塔体1内设有2层喷淋层4,每层喷淋层4的下方均设有1层导流环3,除雾器层5设于喷淋层4的上方,喷淋层4的下方设有整流管排6,所述构成整流管排6的各整流管束之间为不等间距排列。
如图4所示,构成整流管排6的整流管束采用方管;方管的对角线水平布置;整流管排6的材质为合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华电环保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华电环保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519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孔板旋流静态混合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蒸汽引射器的燃煤电站脱碳集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