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动能负氧离子培养舱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351555.0 | 申请日: | 2015-05-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3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 发明(设计)人: | 崔贵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贵福 |
| 主分类号: | H01T23/00 | 分类号: | H01T2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475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能 离子 培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负氧离子,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动能负氧离子培养舱。
背景技术:
目前,普通的负氧离子机,输出的负氧离子大都存在迁移距离近的弊端,即便机内安装风机,迁移距离仍好不了多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类机子输出的负氧离子动能太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高动能负氧离子培养舱,这种培养舱,无需风机就能把低动能负氧离子培养成高动能,负氧离子的动能越高迁移距离就越远,因此这种培养舱能让负氧离子迁移到很远的距离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这种高动能负氧离子培养舱由舱体,增能电极和动力装置构成;所述的舱体,顶端为高动能负氧离子输出孔,下端为增能电极底座安装孔;所述的增能电极,紧贴底座外缘斜立固定,底座中心为低动能负氧离子输入孔;所述的动力装置,为三相循环电压发生器,三个输出端分别接在三个增能电极上。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是:普通负氧离子机输出的负氧离子之所以迁移距离近,是由于这类机子输出的负氧离子动能太低,当负氧离子脱离发射电极奔向空间时冲力本来就很小,因此迁移距离必然很近。本实用新型是把低动能负氧离子引入培养舱,让增能电极激励负氧离子在培养舱内螺旋式高速旋转,形成负氧离子旋风,从而把低动能负氧离子培养成高动能负氧离子,经培养过的负氧离子冲出输出孔奔向空间时,冲力变得非常强大,因此迁移距离自然很远。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这种高动能负氧离子培养舱,能让负氧离子喷射到很远的距离上,能让负氧离子机无论应用于何种场合都能得心应手。
附图说明:
附图为高动能负氧离子培养舱整体示意图
图中:舱体1,高动能负氧离子输出孔2,增能电极底座3,增能电极4,低动能负氧离子输入孔5,动力装置6,连接导线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在图中,这种培养舱主要有舱体1,高动能负氧离子输出孔2,增能电极底座3,增能电极4,低动能负氧离子输入孔5,动力装置6和连接导线7构成;所述的舱体1是本实用新型主体,宜采用高绝缘高强度材料,结构为空腔,内壁要光滑,以减少负氧离子在培养舱内的旋转阻力;增能电极底座3宜采用高绝缘高强度材料,结构为圆盘状,圆盘中心为低动能负氧离子输入孔5,孔的上下沿应为流线型,以降低负氧离子输入阻力;增能电极4宜采用斜立式固定,目的在于以此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激励电场;动力装置6为三相循环电压发生器,三个输出端可持续不断循环输出“负,负,正”电压,这三相循环电压分别加在增能电极4上,在增能电极4的激励下,培养舱内便可形成螺旋式旋转电场,这种螺旋式旋转电场可激励负氧离子产生螺旋式旋转运动,从而在培养舱内形成负氧离子旋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贵福,未经崔贵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515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锥式并柜母线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分离式防雷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