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称重传感器以及电子天平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346256.8 | 申请日: | 2015-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49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 发明(设计)人: | 孙卫祥;吴超;许峰;卞乃凤;杨春;布克哈特·汉斯-鲁道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G1/18 | 分类号: | G01G1/18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黄嵩泉 |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称重 传感器 以及 电子天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称重传感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子天平的称重传感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天平使用的称重传感器基本上都是电磁力补偿式,其通常由大量的压铸成型件等机械零件组装而成。虽然生产制造技术已经成熟,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对电子天平内所使用的称重传感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体积小,精度高,量程大,成本低,组装简单等。这样一来,传统的以压铸件为主要组装部件的称重传感器(以下简称全组装式传感器)由于体积大,零件繁多,装配复杂,组装公差大,质量不够稳定而受到技术发展的制约。
虽然已经有厂家加工出高度集成的单模块称重传感器,如US6886418B2,DE20007781U1,US201110315458A1中所述的称重传感器,其主要结构件如承载部、杠杆、固定部、平行导向部等由很窄的线切割槽或者数控机床加工槽区分开来,但加工工艺复杂,加工成本比较高,报废率高;还有厂家生产出半集成化的称重传感器,如US6472618B1,主要部件如承载部、平行导向部、固定部是通过机加工而成的一体化结构,但是结构布置不合理,存在装配不方便,单级杠杆难于实现大的杠杆比,四角性能较差等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称重传感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配合紧密、体积小、装配制造容易、成本低且性能优异的称重传感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称重传感器,包括:承载部;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尾端部、自尾端部的前端面向前延伸的延伸部以及自延伸部的前端面分别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延伸部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承载部至少部分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承载部与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延伸部均为分离式设置;平行导向部,所述平行导向部将尾端部与承载部连接在一起,所述平行导向部、尾端部以及承载部形成收容空间,所述延伸部设于收容空间内,所述平行导向部包括上平行导向片以及下平行导向片,所述上平行导向片以及下平行导向片均与延伸部之间设有距离。此设置使传感器结构紧凑,支撑部的强度和刚度很高,称重传感器的体积小,加工、安装容易,性能好。
所述承载部、平行导向部以及固定部为一体式结构,由整块材料一体成型而成,所述一体式结构可以是压铸成型的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机加工成型的一体式结构,或者是压铸配合机加工成型得到的一体式结构。
杠杆,所述杠杆设于收容空间外侧,杠杆更加集成化。所述杠杆为对称式框形结构,相对于非对称的单边结构对称结构使得杠杆工作时平衡稳定性能更优。所述杠杆包括内部校准砝码承重支架和杠杆本体,所述内部校准砝码承重支架和杠杆本体是一体化结构,尤其在大量程时,这样能使性能更好;在另一变化例中,内部校准砝码承重支架也可以直接安装在承载体上,尤其对于中小量程,这样布置成本低,性能好。
连接簧片,所述连接簧片将承载部与杠杆连接在一起以用作杠杆的力传递部。支点簧片,所述支点簧片将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与杠杆连接在一起以用作杠杆的支撑点。所述支点簧片包括将第一支撑部与杠杆连接在一起的第一支点簧片和将第二支撑部与杠杆连接在一起的第二支点簧片,所述第一支点簧片与第二支点簧片分布在连接簧片的两边。优选地,第一支点簧片和第二支点簧片以连接簧片对称设置。
所述第一支撑部前端面设有用于安装第一支点簧片的第一安装区域,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前端面设有用于安装第二支点簧片的且与第一安装区域共面的第二安装区域,所述承载部的前端面包括用于安装连接簧片的第三安装区域,所述第三安装区域与第一安装区域和第二安装区域为非共面设置。此非共面的距离差,会影响杠杆的杠杆比,因此,不同的距离差可以适应不同的量程。
所述承载部包括主体部以及自主体部的前端面向前延伸形成的附加部,所述附加部横截面上的面积小于主体部横截面上的面积。此设置便于控制第三安装区域的形位公差精度,提高传感器的称量性能,降低加工成本。
所述上平行导向片以及下平行导向片在其两端处上和/或下表面上设有沿横向延伸的凹槽,所述上下平行导向片在凹槽处形成薄片,优选地至少一端的凹槽(或每一凹槽)被一个开口分成左右两部分。所述凹槽处形成的薄片可为如下结构:双面弧形结构、单面弧形结构、双面方形结构或者单面方形结构。其中双面弧形结构或单面弧形结构更容易消除应力集中的影响,性能较好;而双面方形结构或者单面方形结构更容易加工,成本更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462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