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矿井综掘面的可调式附壁风筒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43619.2 | 申请日: | 2015-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388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发明(设计)人: | 蒋仲安;张义坤;陈举师;王洪胜;王明;彭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04 | 分类号: | E21F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矿井 综掘面 调式 附壁风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式附壁风筒,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矿井综掘面粉尘防治的可调式附壁风筒。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对综掘工作面粉尘灾害的防治,主要采用掘进机内外喷雾、化学除尘添加湿润剂、除尘器除尘、通风排尘以及泡沫降尘技术。除尘器除尘中关键点之一是将粉尘吸入到除尘器内,然后进行处理沉降。限于巷道风速要求以及防止循环风的需要,除尘器的抽风量不能太大,同时压入式风筒的高速风流会对迎头风流场产生极大扰动,这样会减少吸入粉尘量,降低降尘效果。
为有效封堵粉尘,提高除尘器除尘效率,在压风筒前端加装附壁风筒。附壁风筒可将压入的轴向风流改变为沿巷壁向前推进的旋转风流,改变气流流场,阻挡粉尘向外扩散,利于除尘器将粉尘吸入处理。
现有附壁风筒一般将出风口减小,在筒壁上留有一些小孔,利用出风口缩小所产生的阻力使风流从侧面流出,这样前端出风口风流很小,可以减少对前方扰动,达到一定的效果。为方便运输、安装和使用,现有附壁风筒多采用柔性风筒布等材质,布置在筒壁的小孔在减弱附壁风筒结构强度的同时,无法提供更大的风流从侧面流出,无形之中减少了工作面供风。同时,综掘面其他工序作业时,如支护、检修作业等,前方有很多作业人员,此时附壁风筒的前端出口风量满足不了前方人员的需要,侧面出风也无法到达迎头,无法为作业人员提供足够的新鲜风流供给呼吸和降温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加工维护、结实耐用、安全可靠的用于防治矿井综掘面粉尘的可调式附壁风筒。
一种用于矿井综掘面的可调式附壁风筒,所述可调式附壁风筒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两端分别设有筒体进风口和筒体出风口,所述筒体侧面筒壁上还设有筒壁出风口及与所述筒壁出风口相连的环形导风筒,所述筒体出风口设有风量调控环及穿设在所述风量调控环上的调控绳;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导风筒横截面为1/4圆环状,所述环形导风筒内侧贴覆所述筒体外壁,所述筒壁出风口绕筒壁方向的弧度小于1/4π;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导风筒相反于所述筒壁出风口的一侧为侧面出风口,所述侧面出风口为矩形;
进一步地,所述可调式附壁风筒还包括支撑架和两个挂钩,所述环形导风筒通过两个挂钩与支撑架相连,所述支撑架由半径为3-5mm钢筋焊接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风量调控环为8-12个;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由风筒布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用于防治矿井综掘面粉尘的可调式附壁风筒,所述附壁风筒可将压入的轴向风流改变为沿巷壁向前推进的旋转风流,改变气流流场,阻挡粉尘向外扩散,利于除尘器将粉尘吸入处理。掘进机掘进作业时,使用风量调控环中的绳子将出风口扎紧,减小前端出风口口径以减少前端出风量,使风流按实际需要从附壁风筒筒壁出风口经过环形导风筒由侧面出风口流出,起到封堵工作面粉尘的作用;在进行其他作业时,松开前端出风口处绳子,将出风口全部放开,风流在惯性作用下绝大部分从前端流出,满足前方作业人员需要,通过以上方法提高综掘面长压短抽式通风降尘系统的降尘效果,改善井下作业环境,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易于操作和维修更换,运行安全可靠,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调式附壁风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调式附壁风筒在非掘进作业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调式附壁风筒在掘进作业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可调式附壁风筒在掘进作业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相反,本实用新型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436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巷道避灾硐室
- 下一篇:一种高分辨率阵列侧向测井仪聚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