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桥面融雪化冰的电加热式铺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41018.8 | 申请日: | 2015-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905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朱启洋;朱岩;李新贺;胡光伟;张健康;张业茂;庄园;陈娟;王坤;张衡;严以楼;徐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E01D19/12;E01C11/26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郭晓敏 |
地址: | 21000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桥面 融雪 加热 式铺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桥面融冰化雪的加热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桥面融雪化冰的电加热式铺装结构,属于路面铺设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冰雪地区,冬季路面积雪结冰现象较为常见。据统计,积雪结冰造成的交通事故占冬季交通事故总量的35%以上。积雪在温度变化和车辆荷载的作用下,易在路表面形成薄冰,使附着系数降低(干燥沥青路面、积雪路面和结冰路面的附着系数分别约为0.6、0.2、0.l5),导致交通事故频繁发生。
传统的撒布融雪剂、除冰盐、人工机具除雪方式属于被动除雪技术,对路桥面和环境污染大、效率低、费用高、作业危险性大。
发热电缆加热法由于除冰彻底,环保、无污染等特点而在桥面融雪除冰中逐步得到了应用。桥面加热系统是将电阻发热丝埋设于桥面防护层,利用传导到路表面的热量融雪化冰。其优点是热稳定性好、安全耐用、便于控制,对环境、路面不会造成污染、破坏。
目前发热电缆主要铺筑于水泥混凝土保护层内,上面还有两层沥青混凝土面层结构,发热电缆埋设深度较深,热阻较大,热量传输效率低,耗电量大,严重制约了发热电缆在桥面融雪除冰中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降低发热电缆埋设深度,加强桥面铺装层的热量向桥面作正向传导,提高桥面融雪化冰效率的用于桥面融雪化冰的电加热式铺装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桥面融雪化冰的电加热式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泥混凝土调平层和SMA-13高黏沥青混凝土层,所述的水泥混凝土调平层和SMA-13高黏沥青混凝土层之间设置有水性环氧沥青防水粘结层,且所述的水泥混凝土调平层的内部还设置有钢筋网,所述的钢筋网上设置有发热电缆线。
进一步,所述的发热电缆线通过钢纤丝固定在钢筋网上。且所述的发热电缆线之间的间距为8~13cm。而所述的发热电缆线的内芯为铜镍合金电阻丝或碳纤维非金属电阻丝。
更进一步,所述的SMA-13高黏沥青混凝土层的厚度为3.5~4.5cm。所述的水性环氧沥青防水粘结层的厚度为0.1~0.2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降低发热电缆埋设深度,加强桥面铺装层的热量向桥面作正向传导,提高桥面融雪化冰效率;且SMA-13高黏沥青混凝土层容易和桥面板结合成一个整体,协调能力增强,降低桥面早期病害的发生,降低养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1、水泥混凝土调平层 2、SMA-13高黏沥青混凝土层
3、水性环氧沥青防水粘结层 4、发热电缆线 5、钢筋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用于桥面融雪化冰的电加热式铺装结构,包括水泥混凝土调平层1和SMA-13高黏沥青混凝土层2,所述的水泥混凝土调平层1和SMA-13高黏沥青混凝土层2之间设置有水性环氧沥青防水粘结层3,用于粘接水泥混凝土调平层1和SMA-13高黏沥青混凝土层2,且所述的水泥混凝土调平层1的内部还设置有钢筋网5,所述的钢筋网5上设置有发热电缆线4,且发热电缆线4通过钢纤丝固定在钢筋网5上,而发热电缆线之间的间距为8~13cm,发热电缆线4的内芯为铜镍合金电阻丝,当然,发热电缆线4的内芯也可以为碳纤维非金属电阻丝。
以新徐海公路分离立交桥面超车道(沪京方向K719+943- K720+546)发热电缆线施工为例,发热电缆线4通过钢纤丝横向布线固定与钢筋网5上,若内芯为铜镍合金电阻丝时,布线间距为11cm;内芯为碳纤维非金属电阻丝时,布线间距为12.5cm。浇注水泥混凝土桥面板1,抹面,拉毛,养护后,在桥面板1上撒布水性环氧沥青防水粘结层3,待水性环氧沥青固化后铺筑SMA-13高黏沥青混凝土层2。将发热电缆线4通电后,发热电缆加热桥面,热烈迅速传递到桥面,起到桥面融雪化冰作用。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 SMA-13高黏沥青混凝土层2的厚度为4.5cm,当然,其厚度在3.5~4.5cm的范围内均可。而所述的水性环氧沥青防水粘结层3的厚度则为0.12cm,当然,其厚度也可以在0.1~0.2cm的范围内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410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公路桥头端柱箱
- 下一篇:一种便捷式土方运输斜栈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