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缆局放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39784.0 | 申请日: | 2015-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075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章辉;冷春田;王泽元;周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宏力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2 | 分类号: | G01R1/02;G01R31/1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朱俊跃 |
地址: | 2011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传感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缆局放传感器。
背景技术
局部放电是指电力设备绝缘在足够强的电场作用下局部范围内发生的放电。局部放电发生的初期并不影响开关的正常运行,但由于局部放电对绝缘强度的不断破坏,直至形成通路贯穿绝缘后,事故便会发生。在城市输配电网系统中,大量采用电缆作为传输线,电缆在实际的传输过程中,由于受到电场、磁场、热、光及水分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绝缘老化,使得绝缘性能显著降低。高频电流法(HFCT)是较为通常的局放检测方法,进行电缆本体内部和电缆接头局放信号探测及识别,当电缆内发生局放时,会有部分电流通过外屏蔽层接地线流入大地。因此,在屏蔽层接地线上套接高频电流传感器,以感应接地线上的局放电流,判断局放现场的发生。目前存在的电缆高频电流传感器,由于凹槽孔径无法贴合电缆,孔径都要求大于被测电缆直径,以便电缆可以卡入凹槽中,传感器套入被测电缆后就挂在电缆上,依靠传感器与电缆之间的摩擦力固定,但传感器与被测电缆之间肯定有空隙,容易滑动,即使在空隙处填充其他物质增大摩擦力也无法把握松紧度;因此应该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固定效果好、测量精度高、使用简单方便的电缆局放传感器。
为实现该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一种电缆局放传感器,由电流互感器、褡裢式卡扣、双半圆合体外壳一、触点、导线、凹槽、螺杆、螺杆头和双半圆合体外壳二组成,所述双半圆合体外壳一位于双半圆合体外壳二外层,所述双半圆合体外壳一与双半圆合体外壳二之间设有电流互感器,所述褡裢式卡扣设置在双半圆合体外壳一的每个半圆外壳下端,所述双半圆合体外壳一的一个半圆外壳上端设有触点,所述触点与电流互感器之间通过导线进行连接,所述双半圆合体外壳二内侧设有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双半圆合体外壳一和双半圆合体外壳二上均设有螺孔,所述螺孔中穿入螺杆,且螺杆位于凹槽的一端固定有螺杆头。
作为优选,所述螺杆头用于抵触所测电缆,所述螺杆设有用于读出螺杆的杆头与螺孔之间间距的尺寸刻度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克服现有的电缆局放传感器固定方式不理想、容易出现滑动的缺点,并在解决该缺点的基础上,增加松紧度显示的功能。本实用新型结构电缆高频局放传感器可以简单地固定在被测电缆上,不易滑动,也不影响测量精度和灵敏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流互感器、2-褡裢式卡扣、3-双半圆合体外壳一、4-触点、5-导线、6-凹槽、7-螺杆、8-螺杆头、9-双半圆合体外壳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电缆局放传感器,由电流互感器1、褡裢式卡扣2、双半圆合体外壳一3、触点4、导线5、凹槽6、螺杆7、螺杆头8和双半圆合体外壳二9组成,所述双半圆合体外壳一3位于双半圆合体外壳二9外层,所述双半圆合体外壳一3与双半圆合体外壳二9之间设有电流互感器1,所述褡裢式卡扣2设置在双半圆合体外壳一3的每个半圆外壳下端,所述双半圆合体外壳一3的一个半圆外壳上端设有触点4,所述触点4与电流互感器1之间通过导线5进行连接,所述双半圆合体外壳二9内侧设有凹槽6,所述双半圆合体外壳一3和双半圆合体外壳二9上设有螺孔,所述螺孔中穿入螺杆7,且螺杆7位于凹槽6的一端固定有螺杆头8,所述螺杆头8用于抵触所测电缆,所述螺杆7设有用于读出螺杆7的杆头与螺孔之间间距的尺寸刻度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所测电缆穿入凹槽6,并将褡裢式卡扣2扣住后,旋转螺杆7,直至螺杆头8抵触所测电缆,这样所测电缆与局放传感器之间就不易滑动,防止传感器在电缆上移动,而且通过尺寸刻度可得出螺杆头8相对于螺孔之间的移动间距,抵触的松紧度容易把握,抵触更加精确到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宏力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宏力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397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细纱机的落纱车
- 下一篇:一种细纱机上的带纱箕的落纱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