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血液透析颈内静脉导管固定防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339316.3 | 申请日: | 2015-05-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843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 发明(设计)人: | 马逊;许贤荣;杨家慧;王蓉花;朱亚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1/14 | 分类号: | A61M1/14;A61M25/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李湘群 |
| 地址: |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液 透析 静脉 导管 固定 防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和防护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血液透析颈内静脉导管的固定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血管通路称之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对需要紧急或短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动静脉内瘘未成熟或狭窄闭塞又需要紧急透析者,采取临时深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法建立血管通路。深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成功后,妥善做好固定和防护很重要。
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病人由于颈部活动幅度大,导管极易出现折痕,使导管血流量不足、缝线断裂,出现导管移位现象和导管滑脱等问题,从而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目前,临床上固定颈内深静脉双腔导管一般采用胶布或一次性敷料固定和防护,用胶布固定导管在患者头部。日常生活中,活动头部时牵拉患者脸部的皮肤及头发,影响患者活动及休息。
目前临床中也有一些实用型固定颈内静脉双腔留置导管的专利,这些固定和防护的专利也只局限于血液透析结束后的使用,而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无法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固定技术患者颈内静脉导管固定时出现牵拉、缝线脱落导管移位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血液透析颈内静脉导管固定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血液透析颈内静脉导管固定防护装置,包括固定带、可视窗、松紧搭扣A、松紧搭扣B和纽扣,所述可视窗为网状可透视结构,固定带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松紧搭扣A和纽扣,所述可视窗靠近纽扣的一端固定于固定带上,另一端为可活动的自由端,其上设置有松紧搭扣B,所述固定带由松紧搭扣A和纽扣连接固定于患者的颈部,所述可视窗由松紧搭扣B和纽扣连接固定于患者的颈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纽扣设置有三排,一排设置三个,可以根据患者的颈部大小进行调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示固定带由松紧搭扣A和纽扣连接固定, 将固定防护装置固定在患者颈部;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可视窗由松紧搭扣B和纽扣连接固定,便于护理人员观察颈内静脉导管口的渗血、血肿和缝线的牵拉情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带为莱卡棉布固定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视窗是大网眼纱布可视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美观又舒适,安全性强,可重复使用。使用本实用新型,可确保患者的护理安全,克服了患者配合依从性差、活动幅度大使缝线断裂而致导管滑脱的风险。同时,本实用新型减少了医疗成本,节约了医疗资源,提高了护理安全质量,提高患者的活动度和满意度。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固定颈内静脉双腔留置导管装置局限于血液透析结束后使用的问题,在透析过程中既可以固定导管,又可以在透析过程中方便观察导管口有无渗血、缝线是否牵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松紧搭扣A;2、松紧搭扣B;3、可视窗;4、固定带;5、纽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血液透析颈内静脉导管固定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带4、可视窗3、松紧搭扣A1、松紧搭扣B2和纽扣5。可视窗3为网状可透视结构,固定带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松紧搭扣A1和纽扣5,可视窗3靠近纽扣5的一端固定于固定带4上,另一端为可活动的自由端,其上设置有松紧搭扣B2。固定带4由松紧搭扣A1和纽扣5连接固定于患者的颈部,可视窗3由松紧搭扣B2和纽扣5连接固定于患者的颈部。
本实用新型血液透析颈内静脉导管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为:血液透析结束后,血液透析颈内静脉导管固定由固定带4上的松紧搭扣A1与纽扣5连接固定;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液透析颈内静脉导管固定是由松紧搭扣B2和纽扣5连接固定。纽扣5有三排,一排有三个,可以根据患者的颈部大小进行调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固定带4由莱卡棉布做成,莱卡略带 有弹性,棉布柔软舒适不易出现过敏现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可视窗3由大网眼纱布、松紧搭扣B2组成,大网眼纱布一侧固定在固定带的内侧,另一侧安装松紧搭扣B2。使用时由松紧搭扣B2和纽扣5连接固定。大网眼纱布这种设计不易破损,可视度强,便于护理观察。可视窗放置颈内静脉导管处,便于血液透析过程中观察颈内静脉导管口的渗血、血肿和缝线的牵拉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393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折叠输液架
- 下一篇:肠外瘘伤口负压吸引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