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精密注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38121.7 | 申请日: | 2015-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865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钟铃;徐伟;黄洁;赵晶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23Q11/12 | 分类号: | B23Q11/12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信三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06 | 代理人: | 贺元 |
地址: | 618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密 注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油器,具体是一种多向、自动、精密的注油器。
背景技术
注油器是离心式油泵供油系统的主要设备之一,主要用于对摩擦零部件强行压注润滑油,以减轻机件磨损,保证机器正常运转。
一般使用的手动注油器或是由机床自身的电动机直接带动注油泵向各传动部件注入润滑油进行润滑,而注入方式是连续不断的供油,但是这种方式使机床电动机的负荷较大,长此已久
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注油量得不到控制,或产生润滑油浪费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可靠、使用方便、能实现间歇、微量精确注油的注油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精密注油器,包括动力机构和活塞式注油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为伺服电机,该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一锥齿轮与注油机构活塞杆上的第二锥齿轮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注油机构主要由注油箱、活塞和活塞杆组成,所述注油箱用于装配活塞、形成工作腔,在工作腔区域内的注油箱上设有油孔,所述活塞杆一端连接有第二锥齿轮、另一端延伸进注油箱内,注油箱内的活塞杆与活塞以螺纹装配。
进一步的:所述注油箱内设有支撑活塞杆的导向架,该导向架通过轴承与活塞杆上的套筒装配组合,所述套筒通过锁紧螺钉固定在活塞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注油箱的油孔上设有油管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伺服电机装配在齿轮箱上,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进齿轮箱内,所述注油机构固定在齿轮箱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注油器的伺服电机使用PLC或单片机等工控装置控制,该控制装置使注油器实现对传动部件间断、微量精确注油;同时,本注油器中伺服电机可连接并带动多个注油器同时、同步工作,便于向多个部件注油,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效率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中标号示意:1—第一锥齿轮;2—齿轮箱;3—伺服电机;4—注油箱;5—肋板;6—活塞;7—活塞杆;8—工作腔;9—管接头;10—轴承;11—导向架;12—轴套;13—锁紧螺钉;14—第二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所示,一种精密注油器,包括动力机构和活塞式注油机构。
动力机构为伺服电机3,伺服电机3设置在齿轮箱2箱体外部,齿轮箱2为方形,齿轮箱2箱体在多个壁面上开设小孔,伺服电机3的输出轴通过箱体壁面上的小孔延伸进齿轮箱2的内部,输出轴上连接一个第一锥齿轮1;伺服电机3连接单片机或PLC控制并受其控制。
注油机构主要由注油箱4、活塞6和活塞杆7组成,注油箱4为一端开口的空心圆柱形结构,注油箱4的开口端与齿轮箱2固定连接,在注油箱4外部具有多块肋板5,肋板5作为注油箱4的支撑部件;活塞杆7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4,第二锥齿轮14 与第一锥齿轮1啮合连接,活塞杆7的另一端设有外螺纹,该外螺纹与活塞6中心的内螺纹对应啮合装配组合,活塞杆7插装于活塞6的中心活动连接;活塞6的外圆周处设有橡胶垫圈并与注油箱4的内壁紧密贴合,使注油箱4和活塞6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此空间作为注油工作腔8;在工作腔8区域内的注油箱4上设有油孔,油孔上设有管接头9,管接头9作为向外注油和向内补油的接口;
在注油箱4内还设有支撑活塞杆7的导向架11,该导向架11是沿注油箱4径向方向设置的“十字形”架体,架体由两根条杆交叉焊接而成,架体的四个端部穿过注油箱4壳体并以锁紧螺母固定,在架体的中心位置安装一个轴承10,轴承10供活塞杆7上套装的轴套12穿装,该轴套12的外周直径与轴承10内环直径匹配,轴套12穿装于轴承10内,轴套12在轴承10内自由转动;轴套12与活塞杆7的杆身设有对应设有销孔,供锁紧螺钉13插入并顶紧,稳定活塞杆7不偏移。
在齿轮箱2上除伺服电机3设置的其他方向上都可连接注油箱4及其内部关联部件,即第一锥齿轮1可连接多个活塞杆7的第二锥齿轮14,第一锥齿轮1可同时、同步带动多个第二锥齿轮14,以同时控制多个注油器,在PLC或单片机等工控装置的控制下,实现对伺服电机3的脉冲信号分配,可以达到注油量微量调节、间断注油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381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零部件加工用多等分钻铣机构
- 下一篇:八工位循环旋转料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