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板油箱及其装配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37658.1 | 申请日: | 2015-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498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史倩慧;张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5/067 | 分类号: | B60K15/067;B60K15/073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 |
地址: | 710200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板 油箱 及其 装配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重型汽车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板油箱及其装配总成。
背景技术
国内重型卡车钢板油箱一般为长方体结构,油箱表面为平面,冲有紧固带卡槽,紧固带装配时限位在卡槽内,从而防止油箱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窜动。同时,为了避免油箱长时间使用后,紧固带出现拉伸变形导致油箱固定失稳,一般采用加宽紧固带方式防止油箱松动。由于焊接工艺问题或者人为踩踏等原因,箱体容易出现凹陷,加宽的紧固带变形能力降低,导致紧固带与油箱的不易贴合,从而失去对油箱的紧固作用,导致油箱固定失稳,出现窜动现象,影响行车安全。
因此,如何解决稳固固定油箱,提升行车安全一直是大家致力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箱体不易变形、固定效果好的钢板油箱及其装配总成,解决当前存在的由于箱体变形、固定装置失效导致油攒动带来的行车安全问题。
本实用新型钢板油箱,包括箱体、内隔板。其中,
内隔板的外轮廓为弧形,内隔板上设有通孔,内隔板与箱体为过盈配合。内隔板未置入箱体时,箱体的上下前后四个面为平面;当内隔板置入箱体后,由于内隔板与箱体为过盈配合,箱体的上下前后四个面被内隔板支撑成弧形。此结构的油箱,不易出现凹陷,箱体内设置内隔板还可以防止油液在箱体内攒动,使油箱结构、性能更稳定。
如上所述的钢板油箱,内隔板与箱体可以焊接加固。
如上所述的钢板油箱,内隔板中部具有凹陷区,具有漏斗形凹陷区的内隔板支撑性能更好、不易形变。
本实用新型钢板油箱装配总成包括支架、紧固带。其中,
支架、紧固带分别为L形并且其L形弧度与内隔板外轮廓的弧形一致,支架、紧固带两端分别设有安装孔;
紧固带与支架栓接。支架与紧固带采用两端栓接的方式,未改变紧固带变形能力,油箱装配总成与油箱贴合更紧密,油箱更稳固。
优选地,在支架与油箱、紧固带与油箱之间,垫有垫带,用以减少油箱窜动、吸收振动能量。
优选地,支架一端设有销轴,支架与紧固带通过一端带螺纹的销轴及螺栓栓接,当油箱振动时,销轴转动可以减小振动能量,提升油箱装配总成对油箱的固定性能。
更优选地,紧固带与支架对应的一端设有带通孔的销轴,一端带螺纹的螺栓穿过销轴通孔,将紧固带与支架栓接,当油箱振动时,紧固带、支架的两销轴转动可以减小振动能量,提升油箱装配总成对油箱的固定性能。
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与油箱过盈配合的、外轮廓为弧形的内隔板,提供了一种箱体不易变形、固定效果好的钢板油箱;通过两端栓接的支架与紧固带固定油箱,使得油箱装配总成与油箱贴合更紧密,油箱更稳固,解决了固定装置失效导致油攒动带来的行车安全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钢板油箱左视图;
图2为内隔板与箱体安装示意图;
图3为内隔板安装在箱体内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钢板油箱装配总成各部件分解图;
图5为图4的局部A放大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箱体
2内隔板
21内隔板的外轮廓
22通孔
23凹陷区
3支架
31支架销轴
32支架安装孔
33螺栓
4紧固带
41紧固带销轴
5垫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理解和实现本实用新型,现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所述钢板油箱及其装配总成。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钢板油箱包括箱体1、内隔板2。其中,箱体1为长方体结构;本实施例中,内隔板2数量为2个;
如图3所示,内隔板2的外轮廓21为弧形,内隔板2的中部设有凹陷区23,漏斗形凹陷区23的设置使内隔板2支撑性能更好、不易形变,内隔板2还设有多个通孔22,多个通孔22分散设置在内隔板2的不同部位。
内隔板2未置入箱体1时,箱体1的上下前后四个面为平面,由于内隔板2与箱体1是过盈配合再焊接加固,内隔板2压入箱体1的过程中,箱体1表面随之产生变形,箱体1表面形变成与内隔板2外轮廓21相一致的圆弧状,此结构的油箱,不易出现凹陷,由于箱体内设置了带通孔22的内隔板2,油液在箱体内既可以流动,又可以防止油液在箱体内攒动,使油箱结构、性能更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未经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376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