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火花塞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36863.6 | 申请日: | 2015-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31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黄宁;莫嘉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莫嘉林 |
主分类号: | H01T13/32 | 分类号: | H01T1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1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花塞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点燃式内燃机的火花塞,它有一个T型中央电极和两个曲柄T形侧电极,中央电极有两个相同的长条形跳火面,两个曲柄T形侧电极各有一个相同的长条形跳火面,中央电极的两个跳火面分别平行于两个侧电极的跳火面形成两个距离相等的跳火间隙。
二.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点燃式内燃机的火花塞,其常见的可调电极间隙的组成形式有以下四种:一个中央电极和一个侧电极、一个中央电极和二个侧电极、一个中央电极和三个侧电极、一个中央电极和四个侧电极。其中多电极设计目的之一是通过增加跳火面积来延长火花塞的经济使用寿命,这是作为金属材质较易烧蚀的火花塞进行弥补的设计。他们的缺点是:随着放电(跳火)次数的增加,电极也随之不断地被消耗,尤其是中央电极;因中央电极的跳火面积受柱状电极和火花塞外壳直径所限不易增加跳火面积,在电极之间的间隙距离随着跳火次数的增加而不断扩大后,放电所需的电压也随间隙距离扩大而逐步接近点火线圈稳定工作的极限,当达到点火线圈稳定工作的极限时,火花塞也就达到其经济使用寿命的终点了,此时需要进行更换火花塞或调整火花塞电极间隙距离了;否则,当间隙距离再继续增大,放电所要求的电压上升并不断超越点火线圈稳定工作的极限时,点火系统工作性能的稳定性开始逐步变差,可能会引起混合气体的点火越来越不稳定,导致发动机马力的逐步降低,燃油费用的恶性增长,还会导致过高的电压击穿点火系统的某一绝缘部分做成故障。现有的火 花塞的经济使用寿命都没有发动机正常的经济使用寿命长,也就要说,在发动机正常在其经济使用寿命周期内要进行多次更换火花塞或调整火花塞电极间隙距离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发动机在整个经济使用寿命周期内维持点火系统的正常工作。目前为了延长火花塞的经济使用寿命的最有效的手段是:采用贵金属做电极跳火面的火花塞,这种火花塞只有一个侧电极。缺点是:成本高,寿命还是远未有发动机的正常经济使用寿命长,而且在点燃可燃混合气后,由于侧电极出现在火焰传播的主要方向上,做成了有较强的消炎作用,从而妨碍焰核的扩大和传播。
三.发明内容
为了延长火花塞的经济寿命,提高点火系统工作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一个T型中央电极和两个曲柄T形侧电极的,中央电极有两个相同的长条形跳火面的,两个曲柄T形侧电极各有一个相同的长条形跳火面的,中央电极的两个跳火面分别平行于两个侧电极的跳火面的,而且这两对平行的跳火面的跳火间隙相等的火花塞。该火花塞可供正常跳火的电极面积比公知的火花塞可供正常跳火的电极面积大,其正常跳火的电极面积的大小在制造时还可根据发动机的正常经济使用寿命或汽车使用寿命而定,使发动机在正常的经济使用寿命周期内,火花塞电极之间的间隙都处于正常范围之内,从而使点火线圈处于稳定工作电压范围之内,进而提高点火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火花塞的中央电极在超出火花塞壳体包围后来做成T字母形状,并在T字母一横的两侧各有一个跳火平面,使得中央电 极的跳火面积远大于现有火花塞柱状中央电极的跳火面积;两个曲柄T形侧电极一横处各有一个跳火平面,两曲柄T形侧电极的跳火面分别与中央电极的两个跳火面对应,使得侧电极的跳火平面积远大于现有火花塞侧电极的跳火面积;从而使火花塞所有电极的跳火平面退缩时间大为延长,继而确保使火花塞的经济使用寿命可与发动机正常经济使用寿命同步。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电极退缩缓慢从而使电极间隙距离接近理想值的持续时间较现有火花塞的电极间隙距离接近理想值的持续时间大为延长了;这可使在电极间隙距离的初始值选择时较现有的火花塞电极间隙距离的初始值可更接近理想值,电极间隙距离扩大偏离理想值的速度同样远低于现有的火花塞电极间隙距离扩大偏离理想值的速度,从而使火花塞电极间隙距离在接近理想值的工作时间远多于现有的火花塞;由于在发动机正常经济使用寿命周期内都不用更换火花塞,可减少点火系统的故障率;由于在发动机正常经济使用寿命周期内都不用更换火花塞从而减少人工和物质的无谓消耗,简化了发动机维护操作,降低了发动机全寿命的使用成本。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壳体和电极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壳体和电极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极顶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莫嘉林,未经莫嘉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368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配电柜二次线分组板
- 下一篇:一种电动车电池充电转换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