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支撑电钻的支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35812.1 | 申请日: | 2015-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211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45/14 | 分类号: | B23B45/1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玉盛;李海华 |
地址: | 40008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支撑 电钻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中的一种支撑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支撑电钻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常规的楼层顶部混凝土梁板钻孔时,需要在楼面架设梯子,工作人员站在梯子上手持电钻在梁板底部钻孔。其施工效率低、工作人员站在梯子上操作极不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支撑电钻的支撑结构,工作人员仅需要站在楼面上对顶部混凝土板进行钻孔,增加了工作效率和人身安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支撑电钻的支撑结构,包括垂直于楼面的立杆、与立杆的上端枢接的握持杆、与握持杆的枢接端连接且用于支撑电钻的支撑杆以及一枢接杆;所述握持杆与立杆枢接后形成第一枢接点,所述枢接杆的一端与立杆的上端枢接以形成第二枢接点,该第二枢接点位于第一枢接点的正下方,枢接杆的第二端与支撑杆的下端枢接以形成第三枢接点,所述第三枢接点与第二枢接点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还与所述握持杆的枢接端枢接以形成第四枢接点,所述第四枢接点位于第三枢接点的正上方且与第一枢接点位于同一水平面。
作为优化,所述握持杆和/或支撑杆呈管状结构,所述握持杆的握持端外径小于枢接端的外径,所述支撑杆上端的外径小于下端的外径。
作为优化,所述握持杆和/或支撑杆呈块状结构,所述握持杆的握持端的宽度小于枢接端的宽度,所述支撑杆上端的宽度小于下端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支撑电钻的支撑结构,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在楼面架设梯子,工作人员需要站点梯子上手持电钻在顶部混凝土板底部钻孔,保证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提升了钻孔效率。采用四个枢接点,使握持杆的枢接端、立杆的上端、支撑杆的下端以及枢接杆呈平行四边行状,该结构可以自如的对电钻进行升高和降低控制,更加方便钻孔,同时也保证支撑杆在任何状态下都处于竖直向上状,进而保证电钻钻孔符合规范,合格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支撑电钻的支撑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支撑电钻的支撑结构一实施例中与电钻的配合关系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支撑电钻的支撑结构一实施例中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用于支撑电钻的支撑结构,包括垂直于楼面的立杆11、与立杆11的上端枢接的握持杆12、与握持杆12的枢接端连接且用于支撑电钻3的支撑杆13以及一枢接杆14;所述握持杆12与立杆11枢接后形成第一枢接点21,所述枢接杆14的一端与立杆11的上端枢接以形成第二枢接点22,该第二枢接点22位于第一枢接点21的正下方,枢接杆14的第二端与支撑杆13的下端枢接以形成第三枢接点23,所述第三枢接点23与第二枢接点22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支撑杆13的下端还与所述握持杆12的枢接端枢接以形成第四枢接点24,所述第四枢接点24位于第三枢接点23的正上方且与第一枢接点21位于同一水平面。具体地:
在本方案中,握持杆12的枢接端、立杆11的上端、支撑杆13的下端以及枢接杆14形成一平行四边形,当工作人员将握持杆12的握持端向下倾斜时,平行四边形随着握持端的倾斜角度而倾斜,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可以对自如的控制电钻3的升高和下降,并且在升高和下降的过程中,始终保证支撑杆13呈竖直向上状,以保证顺利进行钻孔,以及保证孔符合要求。
本实施例中,所述立杆11、握持杆12、支撑杆13以及枢接杆14均采用轻质高强材料制作而成,比如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358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工腔体内垂直侧壁盲孔的钻具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电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