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压连续造气用于干熄焦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34500.9 | 申请日: | 2015-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616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高科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39/02 | 分类号: | C10B39/02;C10K1/00;C10K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管高峰;房云 |
地址: | 61004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压 连续 用于 干熄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焦化及煤化工领域造气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焦化干熄焦用惰性气体熄灭炽热红焦,同时回收红焦显热至锅炉产生蒸汽发电,采用的是惰性气体循环工艺,干熄焦回收热量产生大量的蒸汽,由于产生蒸汽量大,一般用来发电,而发电投资较大,传统干熄焦经济效益不明显,同时干熄焦摩擦过程产生大量的细小的焦粉,不便于收集,既浪费资源又影响环境。
水煤气低压连续造气是指采用煤或焦炭与氧气(空气)和蒸汽进行反应,通常在小于0.1MPa(G)压力情况下,连续制造水煤气。现有低压连续造气所产生的水煤气经除尘并换热产生蒸汽后,直接采用水喷淋对水煤气降温和除尘,水煤气中含有大量未反应的水蒸气潜热没有利用,而是在喷淋塔中冷凝,其放出的热量由洗涤水送凉水塔再通过水蒸发带走,由此造成能量和水浪费,同时煤气中有害物质也随凉水塔散发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出低压连续造气用于干熄焦的装置,从而解决传统干熄焦发电投资大、产生的微细焦粉污染环境以及低压造气水煤气中水蒸气潜热没有利用、造成浪费和污染环境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低压连续造气用于干熄焦的装置,包括水煤气发生装置、干熄焦装置和冷凝水分离器,所述干熄焦装置顶部设有焦炭入料口和煤气出口,底部设有焦炭出料口和循环煤气入口,中部设有水煤气入口和循环煤气出口,所述水煤气发生装置的水煤气出口与所述干熄焦装置的水煤气入口连通,所述干熄焦装置的循环煤气出口经循环装置与循环煤气入口连通,所述干熄焦装置的煤气出口经除尘换热装置后与冷凝水分离器连通,冷凝水分离器的煤气出口连接后续煤气系统。
作为选择,还包括除尘装置、第一蒸汽发生器和风机,所述干熄焦装置的循环煤气出口依次经过所述除尘装置、第一蒸汽发生器和风机后,与干熄焦装置的循环煤气入口连通。
作为进一步选择,所述第一蒸汽发生器的蒸汽出口连通至水煤气发生装置的蒸汽入口。
上述方案中,循环煤气的热量,又可以被换热生产蒸汽送入水煤气发生装置造气用。
作为选择,所述干熄焦装置的煤气出口后的除尘换热装置包括除尘装置、蒸汽发生器、热量回收换热器和水冷器。
作为进一步选择,所述蒸汽发生器的蒸汽出口可连通至水煤气发生装置的蒸汽入口。
作为另一进一步选择,所述干熄焦装置的煤气出口依次经过重力除尘器、第二蒸汽发生器、除尘器、风机、精密除尘器、热量回收换热器、水冷器后与冷凝水分离器连通。
上述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相对传统惰性气体干熄焦技术,干熄焦副产蒸汽量有较大减少,此蒸汽可全部用于焦化和低压造气,故不需要建干熄焦发电装置,节省投资,同时多产煤气。
作为选择,还包括第三蒸汽发生器,所述水煤气发生装置的水煤气出口依次经除尘装置、第三蒸汽发生器与所述干熄焦装置中部连通。
上述方案中,所述水煤气发生装置的水煤气经过除尘后,当煤气温度较低时直接进入干熄焦装置中部;当煤气温度较高时,进入蒸汽发生器与水换热产生蒸汽,水煤气降温后进入干熄焦装置中部。
作为进一步选择,所述第三蒸汽发生器的蒸汽出口可连通至低压连续造气炉的蒸汽入口。
上述方案中,水煤气中多余热量可以被换热生产蒸汽可送入水煤气发生装置造气用。
作为选择,所述水煤气发生装置为低压连续造气炉。
作为选择,所述干熄焦装置为干熄焦塔。
前述本实用新型主方案及其各进一步选择方案可以自由组合以形成多个方案,均为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并要求保护的方案:如本实用新型,各选择即可和其他选择任意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后根据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可明了有多种组合,均为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做穷举。
工作过程为:
其一,将水煤气发生装置(低压连续造气炉)造出的水煤气送干熄焦装置(干熄焦塔),作为干熄焦冷却回收热量的气源,在干熄焦塔内,高温焦炭与水煤气逆向运动,高温焦炭从上部向下部运动并逐步降温,水煤气从下部向上部运动并逐步升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高科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高科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345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