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车载OBD设备的转接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33983.0 | 申请日: | 2015-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516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才;粟华军;刘刚;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欧克勒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1/06 | 分类号: | H01R31/06;H01R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张晓霞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车载 obd 设备 转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仪电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载OBD设备的转接线。
背景技术
车联网可以说是当前最热门的技术行业之一,车联网系统分为三大部分:车载终端、云计算处理平台、数据分析平台。汽车与车载终端的连接部分承接OBD车载设备与汽车间通信,起到中间物理桥梁的作用。当前,车联网呈现出热火朝天的景象,但是另一方面却面临着“只开花不结果”的尴尬。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车载终端用户数量没有起来,因此没有形成大数据的收集,也就无从谈大数据的应用。但现在在数据收集及智能车控领域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场景,越来越多的方案商进入这个领域。
我们知道现代人对于出行的要求越来越高,家用汽车越来越进入平常人家中。而由此衍生出的车载产品更是百花齐放,对于个人车主而言,汽车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出行工具,而更应该提供保障全方位的车驾生活。在各式各样的车载产品应用中,OBD类的车载产品,基于可与汽车本身直接通信,此类产品的应用势必越来越受到车主青睐。
由于每辆汽车只配备了一个OBD诊断接口,因此物理上只允许一个OBD终端设备与其连接。在此形势下,就出现了多个车载产品接入汽车OBD接口应用时,OBD接头资源不足的情况。市场上传统的OBD三叉延长线是可以将汽车的OBD接头一分为二或一分为三,但它仅仅只提供了纯物理的接头属性方案,当两个或以上的OBD车载设备同时接入汽车OBD诊断接口时,会导致多个OBD车载设备同时与汽车ECU通信,引起通信混乱,相互干扰,甚至造成对车辆的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车载OBD设备的转接线。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OBD连接口、第二OBD连接口和第三OBD连接口,所述第一OBD连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二OBD连接口和所述第三OBD连接口通过数据传输线通讯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第二OBD连接口的一端和所述第三OBD连接口的一端均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外端两侧设置有挡块,所述空腔内的两侧设置有金属弹片。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金属弹片为“下凹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金属弹片的一端与所述挡块相卡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可将原车一个OBD接头引出为两个,且不影响原车接头的连接特性及效果使用,其信号脚以开关弹片方式存在,保证第二OBD连接口可长期在位工作,可以有效的减少技师操作工序,简化操作步骤,方便人员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车载OBD设备的转接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车载OBD设备的转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OBD连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OBD连接口、2-第二OBD连接口、3-第三OBD连接口、4-数据传输线、5-空腔、6-金属弹片、7-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OBD连接口1、第二OBD连接口2和第三OBD连接口3,第一OBD连接口1分别与第二OBD连接口2和第三OBD连接口3通过数据传输线4通讯连接,第一OBD连接口1为OBD公座接头,该接头与汽车原有的OBD母座相连,肩负与汽车ECU设备的通信渠道通路;第二OBD连接口2为OBD母座插座,此插座可用于接插第一车载OBD接口,此时第二OBD连接口2与第一OBD连接口1连接,完成OBD设备与汽车的通信,此第二OBD连接口2可预期存放于车内,长期存在,例如连接汽车数据采集设备,OBD车载升窗器等。第三OBD连接口3为OBD母座插座,此插座为替代原车OBD接口,可对外预留,可插入其他OBD设备,如OBD诊断工具等。
如图3所示,第二OBD连接口2的一端和第三OBD连接口3的一端均设置有空腔5,空腔5的外端两侧设置有挡块7,空腔5内的两侧设置有金属弹片6,金属弹片6为“下凹型”结构,金属弹片6的一端与挡块7相卡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欧克勒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欧克勒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339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