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果催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333727.1 | 申请日: | 2015-05-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49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 发明(设计)人: | 彭玮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玮航 |
| 主分类号: | A23B7/153 | 分类号: | A23B7/153 |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杨慧玲 |
| 地址: | 300232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果 催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果催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果催熟器。
背景技术
水果是不但含有丰富的营养且能够帮助消化,每个家庭都经常购买各种不同的水果。一般来说,为了方便储存和运输,水果是未成熟就采摘的。苹果、梨子等水果在销售之前一般会由卖家经过“催熟”再上市。芒果、柿子、猕猴桃等水果,不能经过催熟或者没有完全熟透才摆上了货架。买到不熟的水果,要慢慢等待水果成熟才能吃。如果都买成熟的水果,往往是水果还没吃完就烂掉了。
家庭购买的水果,以猕猴桃为例,往往是一次购买10个以上,甚至更多。买猕猴桃都是要买硬些的,也就是还没熟透的,因为熟透的猕猴桃非常软,像拨了皮的鸡蛋,买到家就可能已经流水腐烂了。通常家庭里是怎样吃猕猴桃呢?大部分家庭式采取手捏法,把10个猕猴桃捏一遍,哪个软了吃哪个。到最后每个猕猴桃都被捏的“遍体鳞伤”。买来的猕猴桃不是想吃就能吃的,是根据“软了几个吃几个”的原则,非常不方便。
现在市面上的许多水果催熟器,都是利用药剂催熟剂,比如乙烯利来对未成熟的水果进行催熟,并且只能催熟一种水果,功能比较单一,乙烯气体催熟发生器装置操作复杂,这对于家庭来说,既不环保又不经济,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利用生物催熟剂,也就是快腐烂的水果等,来完成不同水果的催熟,满足家庭的日常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水果催熟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同时催熟多种水果,且催熟效果好,效率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水果催熟器,包括容器主体1和容器盖2,所述的容器主体1包括外腔体11和内腔体12,所述的外腔体11上设有温控开关3和定时器4,所述的外腔体11底部设有发热盘5,所述的外腔体11沿腔体内壁从上到下设有多个容纳部,所述的容纳部与外腔体11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容纳部为环形槽6,所述的环形槽6的横截面尺寸从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的环形槽6的靠近内腔体12的侧面上设有通孔61,所述的内腔体12穿过环形槽6套设在外腔体11内,所述的内腔体12内设有多层承载板7,所述的承载板7与内腔体12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内腔体12和承载板7的表面均设有均匀通透孔71,所述的容器盖2设置在容器主体1的上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外腔体11内壁上设有与环形槽6的结构相适应的第一支撑面。
进一步的,所述内腔体12沿腔体内壁设有支撑承载板7的第二支撑面。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槽6至少设置一个。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板7至少设置一个。
进一步的,所述容器盖2一端与外腔体11铰接,所述容器盖2的另一端与外腔体11为卡扣式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水果催熟器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水果催熟器,多个可拆卸的环形槽的设置,用于盛放生物催熟剂,与多个可拆卸的承载板的配合使用,能够催熟不同种类的水果;环形槽和承载板上多孔的设置,有利于生物催熟剂的均匀扩散,催熟效果好;发热盘的设置,360度持续提供温度,保证水果催熟所需的环境。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水果催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环形槽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容器主体,11-外腔体,12-内腔体,2-容器盖,3-温控开关,4-定时器,5-发热盘,6-环形槽,61-通孔,7-承载板,71-通透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玮航,未经彭玮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337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