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井式炉专用热电偶移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32894.4 | 申请日: | 2015-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770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向志;孙雪松;王永杰;亢春飞;邱娅玲;李轶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空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00 | 分类号: | C21D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1002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式炉 专用 热电偶 移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应用于精锻不锈钢叶片回火加热井式炉温度控制。
背景技术:
航空发动机精锻不锈钢叶片目前采用的热处理制度为形变淬火+回火,回火后形变淬火得到的含碳过饱和板条马氏体组织发生分解,强度、硬度降低,塑性和韧性提高,只有炉内温度均匀性满足技术要求,回火后的性能才能达到最终技术要求。由于井式炉打开炉门后炉门口温度高,操作者在料筐入炉时无法看到炉内热电偶位置,夹具不易避开控温热电偶,易将控温热电偶撞弯甚至撞坏,导致温度失控,最终使回火温度超出技术要求,使零件性能不合格,零件常常因热处理性能不合格而需重复进行回火工序,使零件的一次工序合格率降低,重复回火占用了大量生产周期,产生的各项费用提高了生产成本。(常规固定结构示意图见图1,夹具为1',炉体为2',热电偶为3'。)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创造的目的是为了设计一种井式炉专用热电偶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1)、旋转直杆(2)、弧形杆(3)、第一活动连杆(4)、第二活动连杆(5),安装板(1)一端垂直固定于炉体外壁上,安装板另一端通过圆孔安装有旋转直杆,旋转直杆(2)垂直于安装板,弧形杆(3)一端固定于旋转直杆上,弧形杆开口面向炉壁,弧形杆、第一活动连杆(4)、第二活动连杆(5)与热电偶的水平位置相平行,弧形杆另一端与第一活动连杆一端铰接,第一活动连杆另一端与第二活动连杆一端铰接,第二活动连杆的一端与热电偶相固定,第二活动连杆上设有限位开关,热电偶在炉壁孔内外移动。
将现有热电偶安装在可以保证热电偶做沿炉镗径向移动的机械装置上,装炉时,热电偶移出炉镗,夹具到位后,热电偶再移进炉镗,同时,热电偶装置增加了限位开关以保证只有当热电偶到位后,才能井式炉才能通电加热。
井式炉专用热电偶移动机构的设计完全解决了常规热电偶固定装置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优点是:
与常规热电偶固定装置相比,井式炉专用热电偶移动机构的控温热电偶可以定向定距移动,装炉时,转动旋转把手,控温热电偶移出炉镗,夹具到位后,反向转动旋转把手直至触动限位开关,控温电偶移到炉镗内指定位置,通电加热。井式炉专用热电偶移动机构具有以下优点:
1.彻底解决了夹具碰撞控温热电偶的问题,保证了加热过程中炉内温度控制在技术条件允许的范围内;
2.限位开关的设置保证了控温电偶的具体位置,加热炉内温度控制更加准确稳定。
井式炉专用热电偶移动机构的上述优点提高了零件的一次回火合格率,缩短了生产周期,减少了重复热处理产生的各项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推广井式回火炉控温装置每年可节省重复回火产生的各项费用30.351万元,每批精锻不锈钢叶片可缩短生产周期1.5天。
附图说明
图1常规热电偶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机械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井式炉专用热电偶移动机构的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附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井式炉专用电偶移动机构,包括安装板1、旋转直杆2、弧形杆3、第一活动连杆4、第二活动连杆5,安装板一端垂直固定于炉体外壁上,安装板另一端通过圆孔安装有旋转直杆,旋转直杆垂直于安装板,弧形杆一端固定于旋转直杆上,弧形杆开口面向炉壁,弧形杆、第一活动连杆、第二活动连杆与热电偶的水平位置相平行,弧形杆另一端与第一活动连杆一端铰接,第一活动连杆另一端与第二活动连杆一端铰接,第二活动连杆的一端与热电偶相固定,第二活动连杆上设有限开关,热电偶在炉壁孔内外移动。
旋转直杆2、弧形杆3、第一活动连杆4、第二活动连杆5形成了曲柄连杆机构,通过旋转直杆2的旋转,进而带动弧形杆3、第一活动连杆4、第二活动连杆5,使得热电偶可以沿炉壁孔内外移动。
弧形杆3的开口面向炉壁,可以避免与第二活动连杆5发生干涉。
第二活动连杆5上设有限位开关可以控制热电偶的进入深度。
参阅图3,夹具1'再伸进炉体2'时,热电偶3'先通过旋转直杆2的旋转从而使热电偶3'远离夹具1',待夹具1'下到给定位置时,旋转直杆2反向旋转,使得热电偶3'靠近夹具且不与其发生干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空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航空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328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余热回收型热处理炉
- 下一篇:一种余热回收及布袋除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