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折叠式的复合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31839.3 | 申请日: | 2015-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764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胡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斌 |
主分类号: | B65D3/22 | 分类号: | B65D3/22;B65D8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 31273 | 代理人: | 刘民选;庞璐 |
地址: | 150009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叠式 复合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包装用设备,尤其涉及快递行业的通用型包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快递是兼有邮递功能的门对门物流活动,即指快递公司通过铁路、公路和空运等交通工具,对客户货物进行快速投递。在很多方面,快递要优于邮政的邮递服务。除了较快送达目的地及必须签收外,现时很多快递业者均提供邮件追踪功能、送递时间的承诺及其他按客户需要提供的服务。近些年来,由于我国的电子商务活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我国的快递或物流运输业的发展也极为迅猛。
现有技术中快递的运输过程中,至少涉及2次以上的装卸过程,因此需要使用大量的缓冲物以保护货物免受路途中的颠簸。因此在装箱时,商家在箱体内部填充大量的废纸或者泡沫以填充货物与箱体之间的空间。与此同时,为了避免纸箱破裂或浸水后导致的包装容器分离,商家还不得不在纸箱外面粘贴大量的胶带。
上述技术方案的缺陷在于过于耗费包装时的人力。尤其是对于具有大量出货需求的商家或快递员而言,平均一件货物的包装用时可能长达数十分钟,并且货物的尺寸越大所耗费的人力资源越多,使用的包装耗材也就越多,因此造成的运输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包装货物的复合管,可以同时实现包装和缓冲避震。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折叠式复合管,用于包装货物,该复合管包括一表面层和一减振层,该减振层由一弹性体制成;该表面层和该减振层组成一连续管状结构,该连续管状结构的侧面包括至少一个弯折。
更进一步地,该减振层由至少两层弹性体制成,所述不同层的弹性体的材料相同或不同。
更进一步地,该表面层与该减振层由一粘胶固定为一体。
更进一步地,该复合管为一有缝管。
更进一步地,该复合管为一粘接管或热熔管。
更进一步地,该复合管的表面积随该货物的表面积的增大而延展。
更进一步地,该复合管的内腔体积随该货物的体积增大而增大。
更进一步地,该弯折的方向为沿该管状结构的轴心方向弯折。
更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弯折形成一卡槽,该卡槽用于固定所述货物。
更进一步地,该表面层由纸或织布或无纺布组成,该弹性体由珍珠棉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方案提供的复合管的优点如下:
第一、可以将货物直接放入该管内同时实现包装与缓冲减振,避免了包装人员在包装操作中将放入缓冲材料—货物放进箱体—再放入缓冲材料—密封箱体等诸多繁琐的包装步骤,大大地减少了包装人员对每件货物的操作时间。
第二、可以根据货物的长短任意裁剪复合管的长度。如果货物属于易碎物品,可以视情况通过增加复合管的弯折区域的方式加强对货物的保护。
第三、该折叠式复合管在挤压的情况下占用的运输空间非常小,有利于降低成本并提升便利性。
第四、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制成标准规格的产品,推动快递行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附图说明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包装货物的复合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折叠式复合管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折叠式复合管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折叠式复合管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折叠式复合管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折叠式复合管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折叠式复合管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快速包装用的复合管,利用该复合管可以同时实现包装、防水、减振的功能,并且能有效减少包装用时。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包装货物的复合管的结构示意图。该包装货物用的复合管是一种连续的不间断的管状结构。该管状结构是指一种中空的容器,并不特指圆而细长的物体。图1中所示出的结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该复合管的长度和实际形状并不以此为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斌,未经胡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318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