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声波导管和采用该声波导管的动态压力测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30905.5 | 申请日: | 2015-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030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邓小文;蔡笋;刘石;田丰;尹洪;钟迪;翁方龙;朱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L23/26 | 分类号: | G01L23/26;G01L2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周克佑;何秋林 |
地址: | 51008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声波 导管 采用 动态 压力 测量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室动态压力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声波导管,还涉及一种采用该声波导管的动态压力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动力系统中,燃烧过程与声场相互作用引发燃烧振荡现象。在动力系统运行时,需要时刻测量燃烧室内的动态压力,用于监测燃烧室内的振荡燃烧现象。
目前,测量燃烧室内动态压力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选用耐高温的声压传感器,将声压传感器直接安装于燃烧室壁面上,如选用高温光纤压力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可以承受1000多摄氏度的高温,但结构复杂,价格昂贵,若长期在燃烧室的高温环境中运行极易损坏;
2)通过声波导管将燃烧室内的声压引出,在声波导管上加装水冷装置,使气流冷却后再进入压力传感器,这样采用一般的压电式动态压力传感器就可以完成燃烧室动态压力的测量。但这里应用的声波导管通常很长,一般为几十米。因为只有声波导管足够长,才能减小其末端反射对传感器处声波的影响,提高测量精度,使测量的压力的幅值较为准确。由于声波导管太过长,使整个动态压力测量系统体积大,成本高,安装维修等都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声波导管,该声波导管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几十米的声波导管,长度大大缩短。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解决其技术问题:一种声波导管,所述声波导管内径均匀,其特征在于,所述声波导管的后端为一段吸声管,该吸声管由吸声材料制成。
在现有声波导管后端加装一段吸声管,可大大缩短整条声波导管的长度,改进后的声波导管可以只有两米左右,就能达到原有几十米长的声波导管对声波的耗散效果。
所述吸声材料可以为多孔陶瓷、石棉、玻璃棉等,可根据具体吸收的频率选择。
所述吸声管由一种吸声材料制成或由两种以上吸声材料分别制成的管段拼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结构声波导管的动态压力测量系统,所述动态压力测量系统包括用于引出燃烧室内的声波的所述声波导管、用于冷却声波导管的冷却装置、用于测量声波导管内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声波导管后端的吸声管保持一段距离。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声波导管相比于普通声波导管,后端具有一段由吸声材料制成的吸声管,该吸声管可以有效的吸收声波导管内的声波,使声波在声波导管内不发生反射,在保证系统测量精度的同时,大大缩短了声波导管的长度,还简化了动态压力测量系统的结构,降低了成本,而且有利于降低测量系统安装和维护时的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动态压力测量系统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动态压力测量系统包括用于引出燃烧室内的声波的声波导管3、用于冷却声波导管3的冷却装置1、用于测量声波导管3内压力的压力传感器2,声波导管3的前端与燃烧室连通,冷却装置1、压力传感器2依次安装在声波导管3上,声波导管3后端为一段吸声管4,整条声波导管3内径均匀,冷却装置1、压力传感器2均与声波导管4后端的吸声管4保持一段距离。
吸声管4用于吸收声波导管3末端的声波,避免声波在声波导管3中产生反射影响压力传感器2的测量精度。吸声管4由吸声材料制成,如多孔陶瓷、石棉、玻璃棉等。吸声管3也可以通过在普通材料制成的管件的内壁上开设多个未穿透的小孔构成。声波导管3后端管口可以封闭也可以不封闭。吸声管3可以由一种吸声材料制成或也可以由两种以上吸声材料分别制成的管段拼接而成,吸声材料的选取可根据具体需要吸收的频率选择。
本实用新型动态压力测量系统可适用于高温高压环境动态压力的测量,并且采用普通压力传感器(不用采用耐高温的压力传感器)如压电式动态压力传感器即可,声波导管长度短,整个系统成本低,测量精度高,可在工业燃烧系统中推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309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臂连接梁
- 下一篇:柱形体环向应变土压力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