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杆真空泵复合轴封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330122.7 | 申请日: | 2015-05-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921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 发明(设计)人: | 柯建汝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创为真空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D19/00 | 分类号: | F04D19/00;F04D29/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7000 浙江省台州市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螺杆 真空泵 复合 轴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真空泵上的密封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螺杆真空泵复合轴封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真空泵上的轴封结构常见的是采用骨架油封或机械油封灯方式,但是这两种方式在使用中一些介质通过轴封渗漏入轴承腔室内,从而造成轴承腔室内的润滑液乳化,导致轴承、齿轮等传动部件失效,使得真空泵无法使用,维修频率较高,维修成本较大,而且也大大缩减了真空泵的使用寿命;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螺杆真空泵复合轴封结构,它具有结构简单、能延长真空泵使用寿命及有效降低维修成本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螺杆真空泵复合轴封结构,包括泵体、端盖、侧盖、转轴、密封装置及轴承组件;所述侧盖的一侧与端盖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泵体固定连接;所述端盖内形成有轴承腔室,所述侧盖内形成有气体密封腔室;所述转轴两端部分别位于轴承腔室及气体密封腔室内;所述轴承组件与转轴使用配合;所述密封装置设置在侧盖内并与气体密封腔室使用配合;所述转轴的端部设置有螺旋套,所述螺旋套的一端与气体密封腔室连通,另一端与泵体内的真空工作腔室连通。
所述轴承组件包括定位轴承、密封轴套、轴承座、轴承压盖及油封,所述定位轴承设置在轴承座内且与转轴使用配合,所述轴承座固定设置气体密封腔室内;所述轴承压盖与轴承座固定连接;所述密封轴套包覆在转轴的外周面,所述油封的一端抵接在密封轴套上,另一端抵接在轴承座上。
所述油封为PTF干式不锈钢旋转油封。
所述密封装置为气体密封件。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转轴上设置的螺旋套能够将气体密封腔室内的密封气体压缩到真空工作腔室内,抵消了真空工作腔室内压力的交替变化,让气体及液体只能单向地从气体密封腔室排入真空工作腔室内,有效防止这些介质进入到轴承腔室内而造成轴承及齿轮等传动部件失效;本实用新型采用的PTF干式不锈钢旋转油封能保持自润滑低摩擦,具有较强的使用寿命及密封性能;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气体密封件相比原有的机械油封,其具有无摩擦及长久耐用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见图1所示:一种螺杆真空泵复合轴封结构,包括泵体10、端盖20、侧盖30、转轴40、密封装置50、轴承组件及螺旋套41;侧盖30的一侧与端盖20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泵体10固定连接。端盖20内形成有轴承腔室21,侧盖30内形成有气体密封腔室31,转轴40两端部分别位于轴承腔室21及气体密封腔室31内;在转轴40的端部设置有螺旋套41,螺旋套41的一端与气体密封腔室31连通,另一端与泵体10内的真空工作腔室11连通;螺旋套41上具有螺纹,这样在使用中螺纹能够将气体密封腔室31内的密封气体压缩到真空工作腔室11内,抵消了真空工作腔室11内压力的交替变化,让气体及液体只能单向地从气体密封腔室31排入真空工作腔室11内,有效防止这些介质进入到轴承腔室21内而造成轴承及齿轮等传动部件失效。轴承组件与转轴40使用配合,所述的轴承组件包括定位轴承60、密封轴套61、轴承座62、轴承压盖63及油封64,定位轴承60设置在轴承座62内且与转轴40使用配合,轴承座62固定设置气体密封腔室31内;轴承压盖63与轴承座62固定连接;密封轴套61包覆在转轴40的外周面,油封64的一端抵接在密封轴套61上,另一端抵接在轴承座62上;上述的油封64为PTF干式不锈钢旋转油封,其具有保持自润滑低摩擦,及具有较强的使用寿命及密封性能的特点。密封装置50设置在侧盖30内并与气体密封腔室31使用配合,所述的密封装置50为气体密封件,其相比原有的机械油封,具有无摩擦及长久耐用的优点。
气体密封件目前已广泛使用,其它结构和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创为真空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创为真空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301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