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磁热风炉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326865.7 | 申请日: | 2015-05-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00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 发明(设计)人: | 王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沧州爱妮尔节能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H3/04 | 分类号: | F24H3/04;F24H9/20;F24H9/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61000 河北省沧州市沧州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热风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热风炉。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热风炉,大多采用燃煤、燃气或燃油方式加热烘干,通过水或油等介质进行加热空气交换,热交换效率非常低,而且设备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管道建设费用高,会产生燃烧废气对空气有污染,已不能适应热风设备节能降耗环境友好的发展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磁热风炉,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热交换效率低、结构复杂和污染空气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箱体、操作柜、控制柜和电磁加热器组成,操作柜和控制柜设置在箱体前部,电磁加热器内置于箱体内部,箱体顶部设置顶盖,操作柜设置触摸屏,PLC控制器内置于控制柜中,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箱体内置筒体,筒体两端分别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口与一台离心风机相连,筒体内侧设置保温层,若干电磁感应圈环绕在筒体表面并与PLC控制器相连,筒体内部设置若干隔板,隔板在筒体内部形成上下流经的风道。
上述筒体内隔板上设置温度传感器并与PLC控制器相连。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在离心风机的作用下,新风通过电磁加热器的进风口进入筒体内部,在PLC控制器的控制下,电磁加热器将50/60HZ的交流电整流转换成直流电,再将直流电转换成频率为20~40KHZ的超音频电流,高速变化的超音频高压电流流过电磁感应圈会产生高速变化的交变磁场,当磁场内的磁力线通过导磁性金属材料时会在金属体内产生无数小涡流,使金属材料本身高速发热,从而将筒体内的风加热,新风沿着隔板在筒体内部形成的风道流过,隔板上的温度传感器实时地讲温度送至PLC控制器,PLC控制器通过控制电磁加热器和离心风机从而达到热风炉内的热风全自动恒温控制。
本实用新型装置利用清洁能源电磁感应节能技术,采用PLC控制器对热风炉进行全自动恒温控制,热的有效利用率可达98%,比燃煤热风炉节能30%以上,不产生三废,环保节能,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电磁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图中1箱体、2操作柜、3控制柜、4触摸屏、5筒体、6进风口、7出风口、8离心风机、9保温层、10电磁感应圈、11隔板、12温度传感器、13 PLC控制器、14电源、15顶盖。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电磁热风炉,主要由箱体1、操作柜2、控制柜3和电磁加热器组成,操作柜2和控制柜3设置在箱体1前部,电磁加热器内置于箱体1内部,箱体1顶部设置顶盖15,操作柜2设置触摸屏4,PLC控制器13内置于控制柜3中,电磁加热器包括筒体5,筒体5两端分别设置进风口6和出风口7,出风口7与离心风机8相连,筒体5内侧设置保温层9,若干电磁感应圈10环绕在筒体5表面并与PLC控制器13相连,筒体5内部设置若干隔板11,隔板11在筒体5内部形成上下流经的风道,电磁加热器内隔板11上设置温度传感器12并与PLC控制器13相连。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在离心风机的作用下,新风通过电磁加热器的进风口进入筒体内部,在PLC控制器的控制下,电磁加热器将50/60HZ的交流电整流转换成直流电,再将直流电转换成频率为20~40KHZ的超音频电流,高速变化的超音频高压电流流过电磁感应圈会产生高速变化的交变磁场,当磁场内的磁力线通过导磁性金属材料时会在金属体内产生无数小涡流,使金属材料本身高速发热,从而将筒体内的风加热,新风沿着隔板在筒体内部形成的风道流过,隔板上的温度传感器实时地讲温度送至PLC控制器,PLC控制器通过控制电磁加热器和离心风机从而达到热风炉内的热风全自动恒温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沧州爱妮尔节能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未经沧州爱妮尔节能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268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