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电子烟的移动终端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325579.9 | 申请日: | 2015-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50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 发明(设计)人: | 李龙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4F47/00 | 分类号: | A24F47/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铭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04 | 代理人: | 孙伟峰;武岑飞 |
| 地址: | 516003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电子 移动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具有电子烟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烟草流行是世界上迄今所面临的最大公共卫生威胁之一,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高达600万,其中有500多万人缘于直接使用烟草,有60多万人属于接触二手烟雾的非吸烟者。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如果全球吸烟流行趋势得不到有效控制,到2030年每年因吸烟死亡人数将达800万,而在了解烟草危害的吸烟者中,多数都希望戒烟。随着近年来世界各国不停歇地开展禁烟运动以及希望戒烟的吸烟者越来越多,电子烟应运而生并颇受欢迎。
电子烟主要用于戒烟和替代香烟,且产生的二手烟危害也相对较小。常见的电子烟主要由电池、雾化器和烟弹组成,雾化器由电池供电,将烟弹内的液态尼古丁转变成雾气,但是由于电子烟内的自带的电池电量有限,经常需要充电,这就需要随身携带配套的充电器。并且当电子烟电量耗完后,吸烟者需要单独寻找充电站才能充电,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电子烟的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屏及至少一收容盲孔,所述收容盲孔容置电子烟。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前壳和后盖,所述前壳中具有至少一收容槽,所述收容槽延伸至所述前壳的底端且在所述前壳的底端开放,所述前壳与所述后盖卡合,以封闭所述收容槽朝向所述后盖的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烟包括依次连接的烟杆、雾化弹及烟弹,所述烟杆中具有供电电池。
进一步地,所述烟杆的顶部具有充电孔,所述充电孔中具有与所述供电电池电接触的第二电极,所述收容盲孔的底部具有第一电极,所述充电电极插置于所述充电孔中,以使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电接触,从而对所述供电电池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烟包括依次连接的烟杆、雾化弹及烟弹,所述烟杆中具有供电电池。
进一步地,所述烟杆的顶部具有充电孔,所述充电孔中具有与所述供电电池电接触的第二电极,所述收容盲孔的底部具有第一电极,所述充电电极插置于所述充电孔中,以使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电接触,从而对所述供电电池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烟还包括伸缩定位销,所述烟杆上设置有与所述伸缩定位销形状匹配的开孔,所述伸缩定位销对应设置于所述开孔中,所述后盖的内壁对应所述伸缩定位销的部分内凹形成定位槽,所述伸缩定位销与所述定位槽配合固定所述电子烟。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定位销包括定位帽以及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通过所述开孔连接于所述烟杆内,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定位帽。
进一步地,所述后盖的外壁对应所述伸缩定位销的部分具有凸块。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防尘塞,所述防尘塞设置于所述收容盲孔的开口处,以将容置于所述收容盲孔中的电子烟封闭于所述收容盲孔中。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电子烟的移动终端,将电子烟设置在移动终端中,并且可以利用移动终端对电子烟进行充电,使得电子烟在携带方便的同时避免了使用者外出时四处寻找充电站。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进行的以下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具有电子烟的移动终端的立体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子烟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具有电子烟的移动终端的后视透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具有电子烟的移动终端的局部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然而,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本实用新型,并且本实用新型不应该被解释为限制于这里阐述的具体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器件,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相同的标号在整个说明书和附图中可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具有电子烟的移动终端的立体透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255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