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电动三轮车的辅助助力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25039.0 | 申请日: | 2015-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266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通运专用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M6/45 | 分类号: | B62M6/45;B62M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宋秀珍 |
地址: | 722405 陕西省宝鸡***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动三轮车 辅助 助力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动三轮车的辅助助力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及道路交通法规对速度的限制,当电动三轮车在坡道上遇到路面凸起的减速带以及砖块等物体的阻挡时,往往由于传动装置动力不足,不能一次性越过凸起障碍而停车。此时,驾驶员需要下车或后退,然后加速前行或推动三轮车绕过阻挡后方能重新上车前行,延误了时间而且存在交通危险的隐患。现有技术下一些应用于电动三轮车的辅助助力装置大多要增设传感器、控制器等元件,结构过于复杂,成本过高,维修不易,因此提出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电动三轮车的辅助助力装置,可安装于电动三轮车上,通过简单的结构可使电动三轮车及类似电动车不用驾驶员倒车或下车而能越过行驶中遇到的阻挡。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用于电动三轮车的辅助助力装置,具有固定于车体上的底板,所述底板上铰接踏板,踏板下部铰接棘爪,回位弹簧一端与底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棘爪固定连接,所述棘爪的活动端与安装于车体上的超越离合器Ⅰ外圈上制有的棘齿啮合,超越离合器Ⅰ与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杆的另一端铰接超越离合器Ⅱ,所述超越离合器Ⅱ的动力输出端与电动三轮车的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联接,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设有输出轴齿轮,所述输出轴齿轮与电动三轮车的驱动桥内的齿轮啮合并通过驱动桥的减速系统将动力传递到电动三轮车的驱动轮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
1、当电动三轮车的动力装置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通过超越离合器与动力装置发生结合状态来增加驱动力,使电动三轮车及类似车辆在遇到阻挡时能顺利越过,避免停车后需要下车推车或车辆后退向前冲过阻挡而发生的交通危险;
2、当电动三轮车越过障碍物后,电机提供的动力充足,超越离合器与动力装置发生脱离状态,电动三轮车在电机驱动下正常行驶;
3、本实用新型可在必要情况下通过反复踩踏踏板来触发超越离合器工作从而产生增加驱动力的作用,助力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还可应用于其他与本实用新型传动原理相似的小型电动车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
用于电动三轮车的辅助助力装置,具有固定于车体上的底板2,所述底板2上铰接踏板9,踏板9下部铰接棘爪8,回位弹簧1一端与底板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棘爪8的固定连接,所述棘爪8的活动端与安装于车体上的超越离合器Ⅰ7外圈上制有的棘齿啮合,超越离合器Ⅰ7与连杆6的一端铰接,连杆6的另一端与超越离合器Ⅱ5铰接,所述超越离合器Ⅱ5的动力输出端与电动三轮车的驱动电机11的动力输出轴4联接,驱动电机11的动力输出轴4上设有输出轴齿轮,所述输出轴齿轮与电动三轮车的驱动桥10内的齿轮啮合并通过驱动桥10的减速系统将动力传递到电动三轮车的驱动轮3上。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当电动三轮车或类似车辆在行驶时遇到较高的减速带或阻挡时,车辆遇阻力不能越过阻挡并停止,电动三轮车的动力装置动力不足,踩下踏板9,与踏板9铰接的棘爪8拨动超越离合器Ⅰ7转动一个角度,反复踩踏踏板9,由安装在底板2上的回位弹簧1使超越离合器Ⅰ7发生不停转动,超越离合器Ⅰ7的连续转动带动连杆6做平面运动,连杆6带动与超越离合器Ⅰ7作用相反的超越离合器Ⅱ5转动,超越离合器Ⅱ5与电动三轮车的传动装置发生结合状态来辅助助力,助电动三轮车越过障碍物,待其越过障碍物后,电机加速到超越离合器Ⅱ5的解脱速度,超越离合器Ⅱ5与电动三轮车的传动装置脱离,此时电动三轮车恢复仅在电机驱动下的正常行驶,实现驾驶员不用下车推车或后退后再前进的麻烦,提高了效率,保障了行车安全。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于电动三轮车及类似车辆,在其动力不足时可对其驱动装置人为提供辅助助力作用,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的特点。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通运专用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陕西通运专用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250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