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曲柄螺丝刀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24958.6 | 申请日: | 2015-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582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梁荣;徐赞;石梅清;赵康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25B17/00 | 分类号: | B25B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曲柄 螺丝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曲柄螺丝刀
背景技术
螺丝刀作为机械行业最常见的机械修理工具,在机械修理方面得到了很频繁的使用,但随着生活中精密复杂组件和组合组件的日渐普及,普通直式螺丝刀在许多环境下无法工作,例如空间狭小的柜体或不易拆装的组合体缝隙,而普通L型螺丝刀则需要反复对正,旋拧幅度受限,效率低下上述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曲柄螺丝刀,方便携带,结构简单,操作实用性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包括外壳和手柄,在所述外壳的前端设置有刀杆,所述刀杆的前端设置有刀头,在所述手柄下端的内侧设置有卡槽,在所述手柄内设置有六棱传动轴,所述六棱传动轴的尾端设置有台阶键,在所述六棱传动轴的尾部套接有手轮,所述手轮的上端面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扣入所述卡槽内;所述六棱传动轴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刀杆的后端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啮合。这样设置,在拧螺丝时,仅需一次对正,在旋进螺丝初期和旋出螺丝末期阶段通过手轮快速旋拧螺丝,在旋进螺丝末期和旋出螺丝初期阶段,当手轮旋拧力矩到达极限无法拧动螺丝时,将卡扣扣入手柄内部的卡槽,卡扣扣入时传动系统被锁死,即可将该曲柄螺丝刀切换为杠杆传动方式,进而对螺丝进行紧固,克服力矩不足问题,大大提高了效率。
为了获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技术改进在于,所述手轮的上端面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上设置有所述卡扣。
为了获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技术改进在于,所述手轮内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与所述台阶键相配合的台阶。
为了获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技术改进在于,所述手轮的外周面上均布设置有凸台。这样设置,由于在手轮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凸台,可以增加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拧螺丝时,仅需一次对正,在旋进螺丝初期和旋出螺丝末期阶段通过手轮快速旋拧螺丝,在旋进螺丝末期和旋出螺丝初期阶段,当手轮旋拧力矩到达极限无法拧动螺丝时,将卡扣扣入手柄内部的卡槽,卡扣扣入时传动系统被锁死,即可将该曲柄螺丝刀切换为杠杆传动方式,进而对螺丝进行紧固,克服力矩不足问题,解决了在狭窄工作空间内旋拧螺丝的困难,在狭窄及不易观察工作空间环境中具有极大优势,大大提高了效率,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手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六棱传动轴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六棱传动轴和手轮配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 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曲柄螺丝刀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一种曲柄螺丝刀,包括外壳1和手柄2,在所述外壳1的前端设置有刀杆3,所述刀杆3的前端设置有刀头4,在所述手柄2下端的内侧设置有卡槽20,在所述手柄2内设置有六棱传动轴5,所述六棱传动轴5的尾端设置有台阶键50,在所述六棱传动轴5的尾部套接有手轮6,所述手轮6的上端面设置有卡扣62,所述卡扣62扣入所述卡槽20内,所述手轮6与所述六棱传动轴5通过台阶键50键接,可沿轴方向上下移动固定距离;所述六棱传动轴5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71,所述刀杆3的后端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72,所述第一锥形齿轮71与所述第二锥形齿轮72啮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手轮6的上端面设置有凸起61,所述凸起61上设置有所述卡扣62。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手轮6内设置有通孔60,所述通孔60内设置有与所述台阶键50相配合的台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手轮6的外周面上均布设置有凸台63。这样,由于在手轮6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凸台63,可以增加摩擦力,方便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拧螺丝时,仅需要一次对正,针对旋进螺丝初期和旋出螺丝末期阻力较小的情况,此时卡扣62未扣入卡槽20时,内部齿轮传动系统存在,通过转动手轮6带动六棱传动轴5旋转,进而带动第一锥形齿轮71和第二锥形齿轮72转动,进而带动刀杆3和刀头4快速拧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工程学院,未经宁波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249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