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次性空肠营养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24908.8 | 申请日: | 2015-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70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叶斌;汪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斌 |
主分类号: | A61J15/00 | 分类号: | A61J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3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次性 空肠 营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向病人肠内输送营养液的一次性空肠营养管。
背景技术
临床上,早期需要对各种危重、腹部手术后及需要长期禁食(如重症胰腺炎)的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此时,患者需要放置空肠营养管以便将营养液顺利输注至空肠。胃镜下放置空肠营养管为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方法。目前公知的空肠营养管主要有两种:一为腔内营养管,即直接通过胃镜预留腔道将营养管送入空肠,该种营养管放置方便,但是由于胃镜预留腔道直径较小,故限制了腔内营养管的管道直径,导致营养管常常被营养液堵塞,不能达到理想效果。二为腔外营养管,该种营养管管径大,不容易堵塞,但是放置困难,需要从胃镜腔外,同胃镜镜身分别进入咽喉部,至食管后再通过活检钳或圈套器固定住营养管前段,再通过胃镜将营养管带入空肠,该操作十分麻烦,特别是为ICU(重症监护室)患者床边置营养管时,该置入过程,主要困难在于固定营养管头端,内镜医生往往反复使用活检钳及圈套器都不能将营养管头端理想的固定住,导致置管费时费力,增加病人痛苦,甚至置管失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则克服了现有临床常用腔外营养管放置困难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需要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所需的新型一次性空肠营养管。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一次性空肠营养管,包括有营养管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管本体由管体和管头组成,所述管体的两侧均匀设有若干侧孔,所述管头位于管体前端且整体呈自然弯曲状,弯曲度为150°
进一步地,所述管头部分为弹性弯曲,其可弯曲度的范围为0-180°。
进一步地,所述管头部分整体长度为3-3.5cm,其末端2cm的管径逐渐变小,最终成闭合密封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营养管本体整体为一个医用塑料或橡胶制成的一端开口的中空圆形软管。
本实用新型在制作成本无明显增加的情况下,通过改造营养管前端结构,将营养管前端设计成弹性弯曲,方便牢固的与活检钳钳合,以便将营养管顺利的置入空肠,使用时,操作简单方便,耗费时间短,极大的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该一次性空肠营养管整体结构简单、易生产、成本低、疗效好,适合推广使用。
同时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一次性空肠营养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1-管体;2-管头;3-侧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空肠营养管,包括有营养管本体,所述营养管本体由管体1和管头2组成,其整体为一个医用塑料或橡胶制成的一端开口的中空圆形软管,所述管体1的两侧均匀设有若干侧孔3,每排侧孔3的数量至少为三个,所述管头2位于管体1前端且整体呈自然弯曲状,弯曲度为150°。
实施例
该一次性空肠营养管在原有侧孔营养管的基础上,将营养管的前端即管头2部分设计成弹性弯曲,其自然弯曲为150°,且其可弯曲度的范围为0-180°。该营养管从管头2弯曲起始开始计算,长度约为3-3.5cm,位于其最末段2cm处的管径逐渐变小,最终成闭合密封状态。
使用时,首先将活检钳放入胃镜预留管腔,并从头端伸出;然后咬住已通过鼻腔的营养管本体渐变小的管头2弯曲的一端,将营养管管头2一端拉入胃镜预留管腔,此时营养管位于预留管腔内的部分跟管腔外的部分平行(成180°),将营养管本体固定在胃镜上,合二为一;再通过胃镜将营养管送入空肠,到达合适位置;最后推出活检钳,并分离钳合的钳齿,退出胃镜,完成营养管放置。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者可以轻松的固定营养管的头端,减少置管的时间,减轻病人的痛苦,实用性强,适合推广。
需要说明的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斌,未经叶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249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妇产科用护理医疗器械消毒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有感温硅胶贴片的奶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