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长边进水斜管沉淀池配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22316.2 | 申请日: | 2015-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71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赵立佳;项立新;徐瑾;吴慧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24 | 分类号: | B01D21/24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韩小燕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进水 沉淀 水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长边进水斜管沉淀池配水系统。适用于水处理系统斜管沉淀池配水。
背景技术
现有水处理领域所使用的斜管沉淀池一般选择从斜管沉淀池的长边一侧通过配水渠进水,配水渠的长度随着斜管沉淀池处理的水量增加而增长。当斜管沉淀池处理水量较大时,将导致配水渠起端和末端的配水流量差别较大,即沿配水渠长度方向上配水不均匀。配水的均匀性直接影响到沉淀效果,配水渠起端由于配水流量较大,导致水流的上升流速偏大,进而影响沉淀效果;配水渠末端由于配水流量较小,导致水流的上升流速偏小,从而没有充分发挥这部分斜管沉淀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结构形式简单、无需维护、运行可靠、适用于大规模斜管沉淀池的长边进水斜管沉淀池配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长边进水斜管沉淀池配水系统,所述斜管沉淀池在垂直于长边方向以一组集水槽位于斜管沉淀区上部,斜管沉淀区下部均设有排泥管,排泥管的下方是排泥渠道,其特征在于:在斜管沉淀池长边的一侧设置一条上部为出水渠道、下部为进水渠道的综合廊道,出水渠道与进水渠道之间设置从进水至出水逐渐由高到低的隔板,出水渠道末端装有出水管;所述进水渠道与斜管沉淀池的侧壁之间开有配水孔。
所述斜管沉淀区的底部为水平方向的斜管支撑梁,该斜管支撑梁及上部的集水槽均由一组竖直的集水槽支撑柱支撑于水面。
所述出水管上装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系统通过一条非均等配水的综合廊道,使渠道内的水量随着渠道长度方向逐渐减少,以此保证配水渠道内的水流流速稳定,配水均匀。本系统结构简单,无需维护,运行可靠,适用于大规模斜管沉淀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在垂直于斜管沉淀池长边方向、一组集水槽1位于斜管沉淀区2上部,斜管沉淀区下部均设有排泥管3,排泥管的下方有排泥渠道4。所述斜管沉淀区2的底部为水平方向的斜管支撑梁10,该斜管支撑梁以及上部的集水槽1均由一组竖直的集水槽支撑柱11支撑于水面。
本实施例在斜管沉淀池长边的一侧设置一条上部为出水渠道5、下部为进水渠道6的综合廊道,出水渠道5与进水渠道6之间通过一从进水至出水逐渐由高到低的隔板7隔开,出水渠道5末端装有出水管8,出水管8上装有阀门12。所述进水渠道6与斜管沉淀池的侧壁之间开有配水孔9,从而与斜管沉淀区2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未处理的水由进水渠道6的进水口6-1流入,通过配水孔9流入到斜管沉淀区2,经过沉淀处理后的水再通过斜管沉淀区2上方的集水槽1收集流进出水渠道5。由于进水渠道6内的水量随着渠道长度方向逐渐减少,即能保证渠道内的水流流速平稳,根据斜管沉淀池的设计规模,通过调整进水渠道6长度方向上配水孔9的布置密度,来控制过孔的水头损失,从而达到配水均匀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223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卧式压滤机橡胶隔膜
- 下一篇:改良型双层烧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