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散热防震配电箱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21821.5 | 申请日: | 2015-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208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清华;战青海;王宏德;殷喜庆;刘晓婷;高程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胶州市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56 | 分类号: | H02B1/56;H02B1/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3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防震 配电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箱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散热防震配电箱。
背景技术
配电柜是集中安装开关、仪表等设备的成套装置。
由于配电箱内安装有电子元器件,电子元器件在通电的情况下会产生热量,当配电箱内部的温度过高时,则影响电子元器件的正常工作。
在配电箱安装或使用过程中,箱体容易由于震动造成内部的元件的损坏或接触不良的情况,容易给人们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危害,同时也降低了配电箱使用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防震配电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散热防震配电箱,包括配电箱本体,所述配电箱本体内设置降温装置,降温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电制冷片、温度传感器和蓄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设置于配电箱本体的上方,且与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电制冷片、温度传感器和蓄电池依次电性连接,所述电制冷片的冷端朝内覆盖于配电箱本体的底部和内侧壁,在所述的配电箱本体的底部设有减震底座,减震底座包括上腔室、填充物、面层、上抗震球、下抗震球、下腔室和底层,所述减震底座由面层和底层包裹而成,在面层和底层之间形成内腔,内腔设置有上腔室和下腔室,上腔室和下腔室内部分别设有连续的上抗震球和下抗震球,在上抗震球和下抗震球之间均留有间隙,上抗震球、内腔、底层和下抗震球之间间隙均设有填充物。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在所述配电箱本体的底端和顶端分别开设有通气孔,配电箱本体顶端的通气孔处设置有鼓风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填充物为用于吸震减震的橡胶颗粒或颗粒状海绵体物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抗震球和下抗震球球心在一条直线上对齐排列,每个抗震球球面相切,且上抗震球和下抗震球数量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配电箱的底部和内侧面均铺设有电制冷片,采用太阳能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并将电能传输至电制冷片,使得电制冷片冷端的温度低于配电箱内的温度,进而达到降低配电箱内温度的效果,在配电箱本体的底部设置减震底座,能够使得配电箱在安装或使用过程中避免配电箱由于震动造成内部的元件的损坏,或者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不仅提高了配电箱的使用的安全性,而且也给维修人员减轻了工作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散热防震配电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散热防震配电箱中减震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配电箱本体、2-通气孔、3-鼓风机、4-降温装置、5-太阳能电池板、6-电制冷片、7-蓄电池、8-温度传感器、9-减震底座、91-上腔室、92-填充物、93-面层、94-上抗震球、95-下抗震球、96-下腔室、97-底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散热防震配电箱,包括配电箱本体1,所述配电箱本体1内设置降温装置4,降温装置4包括太阳能电池板5、电制冷片、温度传感器8和蓄电池7,所述太阳能电池板5设置于配电箱本体1的上方,且与蓄电池7电性连接,所述电制冷片6、温度传感器8和蓄电池7依次电性连接,所述电制冷片6的冷端朝内覆盖于配电箱本体1的底部和内侧壁,太阳能电池板5对蓄电池7进行充电,当配电箱本体1内的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温度传感器8导通,并将电能传输至电制冷片6,使得电制冷片6冷端的温度低于配电箱内的温度,进而达到降低配电箱内温度的效果;在所述配电箱本体1的底端和顶端分别开设有通气孔2,配电箱本体1顶端的通气孔2处设置有鼓风机3,进一步提高了配电箱内的空气流通,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降温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胶州市供电公司,未经国网山东胶州市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218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