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颈部手术用侧方深拉钩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21745.8 | 申请日: | 2015-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550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少新;朱桂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少新;朱桂全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颈部 手术 用侧方深 拉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微创颈部淋巴清扫手术中牵拉显露的颈部手术用侧方深拉钩。
背景技术
微创技术是外科发展的方向,近来,由于腔镜等微创设备的发展也促进了微创外科的发展,但是腔镜的使用需要有“腔”的存在,也就是说需要一个空间来显露手术区域,例如胸腔、腹腔是一个天然的腔隙,而颈部是一个致密的结构,没有天然的腔隙可以利用,因此限制了腔镜辅助的微创外科在颈部的应用。传统的颈淋巴清扫术的切口占据了整个颈部,手术暴露主要依靠一种甲状腺拉钩,为了显露手术区域,术后遗留下很长的手术瘢痕,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美观和心理活动。而随着腔镜的发展,原则上很小的切口就可以完成手术,但是目前的拉钩无法实现显露较深的位置,尤其是颈部的胸锁乳突肌覆盖的区域是颈淋巴清扫术中最重要的区域,需要从侧方将胸锁乳突向两侧牵拉,在没有特殊拉钩的情况下,小切口的显露无法达到较深实现,因此也就不能进行腔镜微创手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颈部手术用侧方深拉钩,该深拉钩克服了颈部小切口无法显露深部手术区域的问题,能够更好的显示手术区域,形成一个“腔”,使得腔镜能够在颈淋巴清扫术中得到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一种颈部手术用侧方深拉钩,由组织端、连接杆I、连接杆II和手柄部,所述连接杆I为“U”型连接杆,其一端在端口位置设置有垂直于连接杆I的组织端,另一端与连接杆II水平圆弧形连接,连接杆I与连接杆II的横向尺寸大小相同,所述手柄部的横向尺寸大于连接杆II的尺寸,手柄部的一端与连接杆II经由一段距离的圆台过渡连接,所述拉钩为成对设计配套使用,成对拉钩的连接杆I的方向相反,用于保证左侧或右侧颈部所用。
进一步的,所述组织端为扁平的梯形结构,其长的一侧两端口处均进行倒圆角处理,其短的一侧与连接杆I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手柄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防止手滑的交叉细条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该拉钩的结构形状能够很好的满足在很小切口下充分显露整个颈部结构,利于腔镜下的微创外科手术的操作,同时由于是在小切口下进行的,这样就减少术后瘢痕,也整体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个标记分别为:1、组织端,2、连接杆I,3、连接杆II,4、手柄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颈部手术用侧方深拉钩,由组织端1、连接杆I 2、连接杆II 3和手柄部4,所述连接杆I 2为“U”型连接杆,其一端在端口位置设置有垂直于连接杆I的组织端1,组织端为扁平的梯形结构,其长的一侧两端口处均进行倒圆角处理,其短的一侧与连接杆I相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杆II水平圆弧形连接,连接杆I与连接杆II的横向尺寸大小相同,所述手柄部的横向尺寸大于连接杆II的尺寸,手柄部的一端与连接杆II经由一段距离的圆台过渡连接,所述拉钩为成对设计配套使用,成对拉钩的连接杆I的方向相反,用于保证左侧或右侧颈部所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再次声明,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列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少新;朱桂全,未经王少新;朱桂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217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腹腔手术的可伸缩两用拉钩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拆换磨头的磨皮磨甲器